90.第九十章(1 / 3)

此為防盜章  她還是下定決心要賺錢, 雖然這張漂亮的臉能讓她覺得安慰, 但隻有錢才能給她安全感。

而且要越快賺到越好,林欽擔心會在事情來臨的時候,無力抵抗或改變, 然後重蹈陸靜然的覆轍。

有錢會讓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林欽最近白天都在劉秀萍的店裏幫忙, 劉秀萍不讓她進廚房和收拾桌子, 她就幫忙遞茶水和收錢。

“對不起, 我們不賒賬。”

男人在聽到說“不賒賬”想反駁,抬頭看到人, 喉嚨的話卡殼了。

眉眼彎彎, 怯生生的眼神,讓人覺得對她說話聲音大了都不應該。

男人在漂亮的姑娘麵前會比平時更愛麵子。

十七歲的陸靜然已經亭亭玉立, 哪怕不打扮就能吸引視線停留。

“我給錢,你多大了啊?”

“謝謝大哥, 我還在讀書呢,明年高考。”

陸靜然送走了這桌人,前麵公共電話的老板就急匆匆來叫人。

老板嗓門大, 眾人都順著聲源都看過來,這個年代接電話都靠公用電話老板喊人, 也不講究什麼隱私。

“陸靜然有你電話, 快去接!”

“就去就去。”林欽把錢放抽屜裏, 跟上人的腳步。

終於等到回信, 心裏的石頭算是落地了。

九零年代初, 整個社會物資都很匱乏。

市裏也才開一家小商場, 貨物緊缺,想要在小鎮上想做什麼生意就更加難了。

林欽要賺錢,就要走出去。

現在的大體環境相比前麵的十幾年要輕鬆了很多,貨幣開始流通,吃飯不用憑糧票,也很少有“投機倒把”罪,商品流通帶動社會的發展。

資本積累的時期,社會上大多數人貧窮,但是發財的機會很多。

這會兒稀缺經濟和信息不對等,隻要有供給就有錢賺。

等再過個幾年,信息也互通發達了,就沒有這麼容易賺錢!

很多後人感歎自己沒生對年代,九零年初去深圳擺地攤的人,都成了千萬富翁,生不逢時。

其實這樣想很不公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能放棄鐵飯碗,背井離鄉去做生意是要背負很大風險,很少人能有這個勇氣。

各方麵也沒有後世那麼方便的條件。

當時很多人南下都進了工廠,一個月能穩妥到手幾百塊更加放心!不用擔做生意的風險,這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坐在路邊大爺都能看得出這是個機會,這就已經不是機會了。

所以搶占先機很重要。

林欽好歹是幾十年後的人,清楚這段曆史的發展,心裏算是有底。

幾十年後,陸靜然被判無期,再無翻身可能,來看她的人寥寥無幾。

其中有這麼一位老人。

陸靜然的外公除了有個弟弟,還有個遠嫁的妹妹宋玉芳。

在普遍重男輕女的年代,宋玉芳會遠嫁就是因為夫家彩禮給的高,交通不發達,很多人遠嫁一輩子都難再見麵。

宋玉芳在自己大哥死的時候打電話回來過。

她知道二哥做的事後很氣憤,但一個遠嫁的女兒哪裏管得了這些,有心無力罷了。

宋玉芳當時還寄了二十塊錢回來,並且留了號碼。

她自己有家庭,這是她力所能及最大的幫助。

那二十塊沒有到陸靜然母女的手上,幾十年後,老太太探監提到這件事,穿著囚服的陸靜然一臉茫然。

少年時期的陸靜然恨極了宋家人,自然對素昧謀麵的姑姥姥不信任,那個號碼也沒有撥打過。

林欽在抽屜裏的電話簿,翻到了老太太留的號碼。

她沒打算去投靠人,畢竟對方有自己一家要養活。

林欽習慣靠自己,不會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哪怕稍稍有這個想法,她就不會從福利院走到知名律師所。

林欽心裏有自己的謀劃,離著寧縣千裏之外的河市,有個人氣旺盛茶葉市場。

茶市裏最出名的碧螺春,一斤質量好茶葉賣的價格貴過一輛自行車!

河市在多年後出了個著名茶商,靠著包茶山、收茶青、製名茶的創業,資產過億。

對方剛好是她的客戶,提到過發家史,所以林欽記得很清楚。

陸靜然的姑姥姥,當初嫁人後就隨著夫家遷徙到了河市。

茶市裏的碧螺春都來自她居住的縣城。

宋玉芳是嫁給了茶農,兒女也從事這行,家境不錯。

寧縣的人喜歡喝茶,但這邊的山卻不適宜種茶樹。

李福來工廠的同事都有喝茶的習慣,普通的茶葉運過來,價格合適一定能脫手,工廠好幾百人。

寧縣雖然小,有一批先富起來的人,上檔次的賣得起價。

隻要貨好,別人肯定搶著要。

林欽喜歡喝茶,算是會識貨,所以她能分辨茶葉的好壞,不會被人以次充好。

要倒賣東西,從這裏下手最穩妥。

有貨源,自己能分辨,也很好找到出手的下家,差不多能穩了。

林欽有了想法馬上就著手行動了,積極性這麼高不過是因為太窮。

暑假有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哪怕交通不方麵,來回跑一趟也夠了。

林欽這一個星期,陸續打了七個電話過去,那邊都說宋老太太不在。

電話三毛錢一分鍾,隻要接通就開始算時間。

光是打電話,林欽已經花了二塊七塊。

相對於她現在的全部身家財產——四塊九毛八分,可以說是豪賭了。

到了今天,等到了那邊的回撥。

宋老太太很激動,她最近采夏茶,住在山上沒下來,所以每次公用電話老板叫人,她都不在。

這不聽老板說起,就急忙撥了過來。

林欽倒是沒有隱瞞什麼,老太太心善,不然也不會在自己經濟不富裕的時候,寄二十塊回來,並在陸靜然入獄後探監。

林欽說自己不開心,所以想動身去看看老太太,順帶給人帶點家鄉菜過去,然後回程拿點茶葉。

宋老太太擔心對方一個人來不安全,林欽說會有同鄉順路路作伴,還有個茶葉采購的經理一起,她也就同意了。

幾十年沒有見娘家那邊的人,老太太也割舍不下,而且小姑娘身世可憐,她不忍心拒絕。

林欽順利地談妥,掛了電話心下鬆了口氣。

她覺得自己越來越適應現在這個身份了。

倒賣茶葉需要成本,她連著火車票的錢都沒有,林欽回了家打開了抽屜的鎖。

陸靜然的母親留下了條金項鏈和耳環,林欽打聽過,現在黃金的市價是75一克。

東西加起來能賣個幾百塊。

這是陸靜然母親的遺物,過得再苦她也沒有想到換成錢。到了現在,林欽也沒其他的路可以走。

東西是死的,可是人要活啊。

她把首飾整好,拿著身上最後的兩塊錢坐上了去縣城的車。

下了車,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她選了一個當街的金店走了進去。

林欽站在櫃台前,小心翼翼地打開手帕,然後把金飾放在櫃台上,聲音怯怯地問:“老板,回收舊金嗎?”

帶著眼鏡兒的老板抬頭,看著是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有些意外,他低頭看了眼,開口問:“你這些東西從哪兒得來的,你來賣了家長知道嗎?”

“叔叔,他們知道的,我父母下崗了,賣了金飾湊下個學期學費。”林欽說。

“哦,是學生啊,你在哪裏讀書?”老板隨口一問。

“縣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