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做個吉祥物(1 / 3)

看著皇帝陛下這麼個“哇呀呀賺到了誒!”的表情, 林如海發自內心的, 覺得忽悠了皇帝陛下的自己, 挺混蛋的_(:3」∠)_

土地為啥那麼貴?因為土地能產糧食?

可笑。

╮(╯▽╰)╭

怎麼說呢……

目前來看,土地的主要用途一共就兩種,要麼是建房子來住,要麼就是用來種地, 租房子之類的操作雖然有, 但是能帶來的收益往往有限——就目前的國民素質來說,大家都還是沒有特別習慣租房子來住,基本上能買就買的, 而這麼一來,確實是隻有種地收租才能帶來收入。

確實,如果“糧食產量提高,糧食價格下降, 人口沒有太大的變化,對糧食的消耗上不去”等等預設條件都屬實,賣糧食來獲得收益的辦法肯定能帶來的收益就少。

但是, 誰告訴你糧食產量提高了之後人口不會有太大變化的?誰告訴你糧食產量提高了之後對糧食的消耗上不去的?這特麼都是偽命題啊你還當真了?

傻不傻!

——咳咳, 有賴於曆朝曆代一直都在鼓勵人口發展,所有人的觀點都是多子多福, 基本上所有人的態度都是能生一個算一個,之所以在所有人都敞開了生的條件下人口數量還是上不去, 不是因為誰都和林如海和賈敏似的身體有問題, 拚了老命才得了一個黛玉, 而是因為一般的農戶孩子生下來之後養不活啊。

一到災荒年,成年人的口糧都沒辦法保證了,你要如何讓他們還能騰出手去照顧孩子?就這重男輕女的份兒要是豁出去了從牙縫裏麵扣點吃的給兒子還有可能,那大量的閨女不得餓死或者賣掉麼,甚至兒子要多了都有可能隻選擇培養身體最好的那個,別的一樣要麼賣掉,要麼餓死。

那現在,糧食產量一旦提高,一百年內,人口數量能飆一倍你信不信。

並且哪怕一百年太長我們隻爭朝夕,哪怕你這皇帝也就二十幾年了看不到人口一倍的那天你也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可誰告訴你糧食隻能給人吃了→_→

是,目前是隻能給人吃,並且因為資源太少所以甚至百姓吃的都是那等又粗又辣嗓子的粗糧,但是一旦糧食產量提高,人們的生活要求自然而然就會從“吃飽”向“吃好”邁進,從粗糧變成細糧,從一年到頭見不到肉直接飆升到無肉不歡。

這人口數量增長起來可能需要個一百年才能翻一倍,養個豬雞鴨狗那可就是兩三年就能翻上好幾倍的事兒,難道豬雞鴨狗不需要吃東西了?

賈府吃個茄子都要好幾十隻雞來配呢,等到生活水平提高了之後老百姓吃個茄子同樣會需要幾十隻雞來配你信不信。

再還有,哪怕不考慮國內人口增長也不考慮從素食到肉食的改變帶來的更多糧食消耗,你這產量多了,打包打包賣出國門也是可以的吧。

為啥邊疆連年爆發衝突?

不就是北邊民族們口糧成了問題吃不飽了這才非得過來搶麼,正常開展貿易,我們用糧食從他們那裏換牛羊之類的肉食或者別的遊牧民族特殊產品,共同促進共同發展不好嗎?

所以,看著以為糧食產量提高了之後所有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現在還露出了地主家的傻兒子一樣笑容的永泰帝……林如海心頭縈繞滿了罪惡感和慚愧。

#我不應該欺負老實人的#

但是話說回來,真的,永泰帝已經是一個業務水平挺好的皇帝了。

至少在他的治下二十多年來國家沒出什麼太大的亂子,甭管是什麼天災人禍都給扛過去了,吏治不清的現象雖然有吧,但是確實也還沒有到影響國家正常運轉的地步,這哪怕是落到後世史官嘴裏,永泰帝評不上個創造了一個盛世的明君,那至少也能是一個過得去的皇帝。

可過得去的皇帝都是這個德行,便讓林如海不自覺地想起來了曾經在清華園那龐大的圖書館裏看書之時,看到的一本瞎說大實話的書——

書中提到,一般朝代開始之時君主都不會昏庸到哪裏去,在建國之時往往都能政通人和,明察秋毫,能帶領著整個國家的民眾走向更好的未來。

然後帶不了幾代,帝位在皇室之中代代傳遞,運氣好點最多就是有那麼一兩個中興之主能給國家續上一命多傳個幾代,運氣要不好的話直接就會導致王朝的滅亡,然後再換來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揭竿而起推翻這個朝代建立新的朝代。

然後皇帝素質就會是“朝代建立-明君-昏君-朝代滅亡-朝代建立-明君-昏君”的這個循環。

從無例外。

不過這倒不是這本書自己的特殊發現——畢竟每個國家立國的時候都會對前朝曆史進行一番評析,都能得“子孫不孝”的結論,並且為了避免自己的子孫回頭也不孝然後毀掉祖宗掙下的大好河山,各個立國的明君都會花式加強皇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