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擺出寧可不狩獵、不要帝王儀仗,也要擊退敵軍的態度,對於天下人來說都是一種激勵。
兩位公主府和趙王府也各捐不少馬匹,消息傳出宮去,各權宦富貴人家紛紛捐馬,馬不夠的花錢買馬也得捐,沒門路的托關係也捐。
錢明月讓姚尊儒詳細記清楚誰捐了多少,滿京城張榜給世人看。
就連泰安公府都捐了三十匹馬,徐平成更是捐了有一百匹,也不知道人家哪來那麼多馬,據說是有大義馬幫借他的手,想效仿弦高。
算起來,功勳貴族成國公府算是捐得少的,連府裏的加買來的,總共二十三匹。
錢明月日後不能騎馬或者乘車,隻能坐轎了。
她以前不肯坐轎,總覺得讓人抬著不好,寧可用畜生,現在才知道,這年頭畜生可比人金貴多了。
僅僅一天一夜的時間,就集合京城權貴之力,籌齊了四千匹駿馬。由北門軍一千名騎兵押運,帶著一些軍械和不多的糧草,輕裝上陣,奔赴邊疆。
據《梁史·昭宗本紀》記載,這一路上不斷有人攔截這支隊伍,富貴人家送馬,貧寒人家供給飲食,讀書人請求為邊疆獻智,少年人請求上陣殺敵。
到了邊疆,變成了一千二百人的隊伍,四千五百三十二匹駿馬,留下千古佳話。
後人雲:帝身體力行,教民以愛國不惜財寶之理;上行下效,舉全國之力而戰,焉有不勝之理。
榆林城破後,西路大梁兵馬聞訊而來,堵截突力軍隊,阻止其繼續深入,周方正率領的西路軍主力便駐紮在米脂縣城。
八百裏加急送走後,周方正心裏七上八下的,閉上眼睛就會夢到聖旨降罪。
當時寧夏一帶也遭到了猛烈的攻擊,為了保住大梁的踵足,他親自坐陣寧夏衛指揮,沒想到榆林主將犯了戰略錯誤,釀成大禍。
榆林失守,他可有罪可無罪,端看聖人怎麼決斷。
邊關誰不知道小皇帝喜怒無常,群臣動輒則咎。師爺說,他可能會被聖人問罪。
問罪倒不是最可怕的,就怕臨陣換帥對整個戰局不利,更怕朝廷黨派之爭波及邊關,那禍害得可不僅是這幾百裏生靈了。
正糾結著,師爺匆匆走來:“聖旨到了,請元帥快去領旨。”
周方正惶然:“聖旨怎麼說?聖旨怎麼這麼快到了?”隨即失笑,“這是之前的聖旨吧。”
傳旨的是一個文官,雖然滿麵風塵,依舊氣度從容。
擺好香案,周方正恭敬接旨。
那文官,謝文通說:“請周大人布告聖人詔令,鼓舞士氣。”
周方正激動地說:“聖人這旨意太及時了,有了這旨意,陝西還能撐一陣子。”
這一路走來傷兵、難民,其狀慘不忍睹。謝文通沉重地說:“聖人已經明令遼東主動出擊,以逼得突力調兵防守,減輕陝西壓力。很遺憾,還是晚了些。”
周方正大喜過望,起身對著京城的方向再拜:“聖人英明,聖人賢明!”他誤會聖人了,那封八百裏加急委實太荒唐了。這,怎麼彌補呢。
“聖人命下官負責安撫傷殘軍戶,還望元帥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