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找到依靠(1 / 2)

這一走又是十二日,才到了西安。

她不直接取道榆林,為得是拖延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天氣越寒涼,對突力軍隊就越不利。

繞到西安,於公,為得是撫慰飽受戰火蹂躪的陝西百姓;於私,她想父親了。

錢明月在紅牆裏想象,陝西百姓可能過得十分淒慘,各個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幹幹瘦瘦,滿目驚惶。

真到了陝西地界,卻發現百姓生活秩序井然,該讀書的讀書,該種地的種地,該販賣的販賣,該做工的做工,雖說比江南比京城總地來說要窮不止一個檔次,可是大家都窮,也就沒有什麼不平了。

“不錯,這一路走來,陝西百姓過得還算安定。”

藍鈺說:“娘娘有所不知,戰火隻在邊地蔓延,便是有難民也跑不到這邊來,這邊百姓的生活自然是安定的。榆林那邊的百姓才是真苦呢!”

對於皇帝和皇後來說,哪裏的百姓都是百姓,哪裏的百姓生活得還不錯都很開心,而藍鈺隻在乎榆林。

錢明月也在意榆林的:“很快就不會了。”

臨時歇息的時候,錢明月鬱鬱地問左右:“怎樣才能讓榆林百姓不受戰亂的苦?”

翰林院編修羅道勤說:“佛家地藏經裏,有‘邪見者邊地受生報’的說法,人們都認為生在邊地是遭罪的體現。生在邊地,想不受戰亂苦,很難。”

錢霑搖頭:“羅翰林飽讀三家經書,博聞強識,本官佩服。隻是我們儒生還是談儒比較好,娘娘若想榆林百姓不受戰亂之苦,就一定能嚐試著找出辦法來的。”

錢明月頷首:“對,沒有辦法就盡力找出辦法來,總之,要解決這個問題。”

這難免給人一種偏向自己親堂兄的感覺,錢明月問:“錢少卿可有什麼良策?”

“很簡單,讓榆林不再是邊關,榆林百姓自然就不再受戰亂之苦了。”

錢霑話說得跟喝茶一樣風輕雲淡,讓其餘幾個人都愣怔了一下。

羅道勤難以置信地說:“少卿的意思是打?拿下更多的土地?這可能嗎?我們是來和談的,我們甚至連榆林都很難攻打下來。”

楚寧遠說:“怎麼不可能?我們若全力攻打榆林,怎麼會奪不回來?不過是聖人與娘娘憐惜百姓和將士們的性命,才想用銀錢贖回。贖回榆林再打,必能攻下河套。”

錢明月心動,所謂權威,權力與威望是相互襯托的,沒權力自然沒有威望,沒有威望名義上有再大的權力,也難以發揮。

她說起來擁有臨朝稱製的權力,其實處處受人掣肘,她必須有功於社稷,才能獲得與權力相匹配的威望。

和談,拿銀錢給別人,為人所不齒,哪有什麼功勞,不被罵死就不錯了。要想有功,還得打仗!還得開疆拓土才行。

若她此行拿下了河套……

錢霑忙說:“娘娘,臣以為眼下此計不可行,萬不可拿下土地,卻失了信譽。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大梁還有諸多鄰國番邦,失信於國,如何威遠服逆?”

“臣方才的意思是,臥薪嚐膽,數年後再戰。”

羅道勤、薑鵬程都表示反對。

一群文官湊在一起,不如讓一群鸚鵡巴哥湊在一起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