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通正色說:“突力王利害上麵明白得很。”
“之前聽從賢親王的建議攻擊大梁,想趁亂撈好處,眼見好處撈不著,就及時從戰爭的泥淖裏抽身,可見他實事求是,不好高騖遠。”
“而且他不要金銀珠寶,要做生意,是個有長遠眼光的。”
“而賢親王,一心想要奪中原,也不看看自己的兵馬有沒有能力。眼看勝利無望,該退的時候不知道退,來和談又不能心平氣和地談。”
“這樣的人,最好一直勝,一旦敗就萬劫不複。”
錢霑附和:“突力王並不是傀儡,賢親王心機雖深,翻不出他的五指山。”
楚寧遠說:“他的位置是自己打出來的,哪怕讀過的書不多,但有著對利害天然的敏感。這一點兒,賢親王遠不如他。”
錢明月這才有些安心:“如果得不到執行,和約就是一紙空文。突力王輕易簽下和約,賢親王不知道還會生出什麼事端來,明日你們去和談,可一定要小心。”
眾人自是應下。
錢明月說:“我們未雨綢繆,討論一下接管榆林事宜吧。”
楊士釗說:“我們需要一個極其熟悉榆林城的人。”再聰明再有謀略也得根據信息判斷,他們,誰都沒有去過榆林。
錢明月說:“宣藍將軍。”
楊士釗感慨:“多虧娘娘帶了藍鈺。”更多虧救下了他。
當初力保藍鈺,還真沒想到他這麼有用。帶著他來邊關,其實是一場表現自己寬容大度的政治秀,哪裏想到處處用得著人家。
所以,做人還是得做好人啊!
他們這邊君臣相得,談論重新接管、駐兵之事,直到入夜。
突力那邊就是另一番情境了——
突力王興高采烈地拿回一張紙,遞給賢親王:“瞧瞧,瞧瞧!你三天都談不下來,本王一天就談妥了。”
賢親王看了那可笑的東西,氣得不行,痛心疾首地說:“大王!您被他們騙了!就這麼點兒東西,就把榆林還給他們嗎?榆林的磚瓦加起來都不止這個數。”
其實吧,簽完突力王就後悔了,覺得要價太低了,被梁國皇後幾句好話忽悠得輕易就簽了。
不過,後悔隻能是他自己後悔,他可是突力王,不容許別人指責自己,這樣才能保持君王的威嚴,王位才能代代傳承。
突力王笑著說:“想什麼呢!榆林本就不是我們的地方,榆林的磚瓦又不是我們買來的,這些錢帛是我們白拿的。”
賢親王說:“榆林是我們死了多少將士才打下來的!我們占了就是我們的!”
突力王說:“他們再殺回來,我們不是什麼都沒有嗎?”
“你還沒明白嗎?榆林對大梁來說非常重要,他們寧可死很多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奪回的。”
“打仗,他們死人,我們不也會死人嗎?不如賺點兒寶物。”
“而且,梁國答應了要做生意,以後多得是綾羅綢緞,茶葉瓷器。”
賢親王就是不甘心:“可是——”
突力王突然說:“本王聽你說,梁國前麵那個皇帝,是造反才得的皇位?”
賢親王不明所以:“是啊!他在父親死後,殺了自己的兄長,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