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侯說:“約莫三四十人。”事實上,要多加個零。
洛陽王放鬆下來:還好,不是太多,再把人聯絡起來,還能成事。
小皇帝說:“兵馬司沒有掌刑獄之權,將人交給刑部和大理寺處理相關案件。”
又說:“接下來就別弄了,沒得搞得人心惶惶的,為了百姓安定反倒破壞了他們的安定可是不行的!”
洛陽王徹底放下心來,而威遠侯想著,好好審審那些人,撬開嘴就能順藤摸瓜,將洛陽王的人全部拔出。
錢明月回到榆林,也給小皇帝寫了一封長長的信:
先說,事態難以控製,突力背信棄義後群情激奮,戰與不戰不再是元帥能夠決定的,民意不可不順,“萬望聖人諒解”;
再說,在突力營中受火族人棉被之恩,且大梁襲營的時候被火族人相救,決定用布帛贖回火族人,妥善安置,“願聖人憐憫妾,不以為罪”;
最後說,榆林事將了,但和睦之態恐難保存,“妾以為當居安思危,方能保社稷黎民無憂”,相關事宜妾自有安排,聖人請放心。
末了,補充一句勿望妾離京之表章。
那麼長的表章,沒有問一句聖人意下如何,全篇沒有一點兒言辭懇切之處,不像是妻子寫給丈夫的,更像是上級寫給下級的,頤指氣使的神態誰讀了都會不爽。
這個是明麵上的,給世人看的,要讓京城人知道,一個強勢不受小皇帝拘束的皇後回來了。
另給讓鑾儀衛給小皇帝帶了一句話:“君坐朝廊受煎熬,妾流突力經風霜。”
這封信快馬加鞭送往京城的時候,京城,威遠侯與洛陽王針鋒相對,鬥爭漸趨明麵化。
威遠侯撬開死士的嘴,將洛陽王在京城的死士拔了七七八八——那算什麼死士,幾番酷刑就什麼都招了。
先帝有多年時間去準備,而洛陽王就藩隻有一年,他對人員的訓練不足;先帝領兵多年,有忠心耿耿的親衛同袍,洛陽王沒有。
真正有能耐的人會自己想辦法走向成功的;沒有真才實幹的人,想複製別人的成功,哪有那麼容易!
畫虎不成反類犬,最終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除了少數聞訊逃跑的,大多數人都被威遠侯擒拿了。
不過,洛陽王的人到底還沒有全部混入京城,威遠侯總共拿下了約莫一千五百人。
洛陽王坐不住了,摸好小皇帝去慈寧宮請安的時候,也去慈寧宮。
說了會兒閑話後,小皇帝癱在座位上說:“真不想去文華殿,看到他們古板的臉就頭疼。皇兄,你說朕能不能把他們都趕出去。”
徐太後不耐煩地訓斥:“怎麼不可以?你是君,他們是臣,你不準他們入宮,他們能耐你何?我朝本就無君臣文華殿共議事的舊例,是皇後搞出來的,你是皇帝,當然可以廢了。”
“本宮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你果決點兒,廢了就廢了,你畏畏縮縮怕什麼呢,沒有一點兒天子之威!”
小皇帝低頭任徐太後說教,末了,無奈地向洛陽王眨巴眨巴眼,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