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世榮含恨說:“學生原名,段守仁,父諱崇禮。”
小皇帝皺眉:“段崇禮,這名字好耳熟,你父親可有功名?”
“沒有,父親屢試不第,未能入縣學。”是個老童生。
陸世榮說:“臣本是元貞元年恩科進士,二甲第十二名,成為翰林院編修。後蒙先帝厚愛,得入文淵閣,成為兩位殿下的侍講。”
小皇帝扶額:“朕想起來了。”
元貞三年,徐太後確定父皇不能再有子嗣,就給皇長子和皇次子都定了徐家的女兒。
雖說帝後矛盾已經非常深,但父皇為了培養合格的儲君,還是讓最優秀的翰林給他們講課。
段守仁就是其中之一。
當年他不過二十歲出頭,身材挺拔、模樣俊秀、聲音洪亮、談吐優雅,話不多,但開口必一語中的,矛盾已深的帝後及麵和心不和的兩位皇子都喜歡他。
就這樣一位準帝師,到頭來卻落得革職、革除全部功名的下場——
徐後身邊的紅人,張牙舞爪、上躥下跳的閹人段誌孫經常代表皇後去文淵閣探望兩位皇子,難免與段守仁碰麵,兩人都姓段,段誌孫就生了攀親的心思。
但是段守仁看不上一閹人,哪怕對方再紅,就是不理會。
段誌孫就求到徐後那邊,請求徐後給他改名,改到“守”字輩,將自己直隸段家與河南段家歸到一處,說什麼鄭州是古鄭國所在,段家人是共叔段的後人,而自己是段守仁的族兄。
當時父皇對徐後的愧疚正濃,任由她胡作非為,但是段守仁不依,上書拒絕。
父皇勸,他不接受。再勸,他鬧辭官。如是有三,言辭愈發激烈。
父皇惱了,給段誌孫加了一個輩分,叫做段崇智。
段守仁憤而辭官,以示傲骨不屈。父皇就革除了他全部的功名,以示天威不容觸犯。
這事兒父皇幹得不地道,不過,禍福相依,如果他一直待在文淵閣給兩位皇子講學,那朕登基後,朝堂可就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
“你為朕解決了麻煩,朕也給你個公道。”
小皇帝指著東麵的儀仗說:“此事你去求皇後,皇後會順便給你個合適的官位。”
“是,學生謹遵聖人旨意。”
小皇帝轉身往東走,陸世榮忙相隨。
“你跟著朕幹什麼?”
陸世榮懵:“聖人命學生去求皇後娘娘——”
小皇帝嫌棄:“改日文華殿求見皇後。皇後忙著呢,你這麼呆是怎麼做侍講的!”
“是學生愚鈍。”
錢明月在華車下散步,她也換回了翼善冠和赭黃袍,春風拂麵,吹散了滿身的疲憊,她看著羲和苑的美景,突然生出了在這邊小住幾日的心思。
從建極殿到西角門再到文化殿的日子實在枯燥無聊,稍稍鬆懈,磨人的疲憊厭倦就竄出來了。勞心勞力、戰戰兢兢的日子將人折磨得都老了,她都快忘了自己還是個小姑娘。
如果能在這園林小住幾日多好啊,也算出門旅遊了。她要遊湖,爬樹,采花,踏青,野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