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慷慨赴國難(1 / 2)

一千五百精兵打敗了三萬餘眾(五千作戰兵力,二萬五千押運糧草輜重的勞役),關鍵因素是鄭安的謀略,是地利,是鄭安和鍾誠部署將士的英勇。

但更重要的是,黎梁皇室沒有失人心,皇後沒有苛待百姓,百姓對她並沒有憎恨,反倒是齊王造反興兵,打破了黎民剛剛平靜的幸福生活,為百姓所厭惡。

且不說萊州勞役一心思歸,毫無戰意,就連萊州將士都看不到出路,沒有士氣,指揮使一死,就成了一盤散沙。

人心,看似虛無縹緲,其實真真切切地存在於人們的每一個選擇中,能夠起到決定勝負的作用。

整個齊王興兵、朝廷平叛過程,其實就是人心較量的過程,朝廷迅速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為避免勞役嘩變,鄭安將萊州衛的輜重分給萊州勞役,命他們各自散去。

又對萊州降眾說:“我們都是大梁人,原本素昧平生,無冤無仇,怎麼走到了刀兵相、向你死我活的境地呢?因為齊王的野心。”

“如今齊王的孫女婿已經死了,起兵是他的意思,罪責也是他的,諸位都是無罪的。”

“本將不願當你們是俘虜或仇敵,萊州守衛與登州守衛一樣,都是被賊子脅迫的官兵,本將當你們是落難的兄弟手足。”

“齊王心胸狹隘,必定不饒你們失利之罪,會像討伐登州一樣討伐萊州。”

“你們若四散逃命,還在萊州的軍戶、你們的親眷必然成為替罪羊,免不了被屠戮。你們若聽從本將指揮,本將願與你們同袍,帶兵與你們一起駐守萊州,保護你們的親眷免受屠殺。”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萊州降眾群龍無首,你看我,我看你,終於有幾個人帶頭跪下說:“末將願聽從將軍指揮。”

然後,眾人跪下,嘈雜地表態。

鄭安便封最先表態的人做了軍官,與他們一起整編部隊,帶著五百騎兵、三百步兵,與萊州降眾一起返回萊州,他要駐守萊州。

他們失去了輜重糧草,但萊州與登州不再打仗的消息傳出去,百姓紛紛返回家鄉,聽說鄭安帶領的人馬途徑,地方官組織百姓簞食壺漿相迎,供給他們飲食,為他們騰出驛站或縣學供他們休息。

這,就是人心啊。

四散的勞役逃回萊州,帶去了高士超的死訊,而此時,萊州郡王、高士超續弦的父親,已經帶兵趕赴青州了。

高士超的續弦絕望,帶著家人連夜出逃,行囊被逃難的百姓搶光,人也被萊州知州捉拿,投入監獄。

錢明月得到奏報,見鄭安智勇雙全,而齊王部下不堪一擊,終於放下心來。欣喜地獎勵功臣:“讓鄭安代萊州指揮使,授驃騎將軍、上護軍。”

“封鍾誠為登州衛指揮使,授從二品鎮國將軍、從二品護軍。”

此外,還廢萊州衛指揮使為庶人,赦免了萊州衛眾將的罪,並準了鄭安對他們的任命。

齊王日子很難過,才派人去攻打登州,就聽說了裴謀仁被皇後封翰林學士的消息,憤怒的拍桌子砸板凳,不管幕僚怎麼勸,一定要派人去刺殺裴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