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回來,小皇帝就抱著千萬不能跟姐姐離心的想法,一門心思琢磨怎麼哄錢明月開心。
“去年朕不在宮中,姐姐佳節過得分外寂寥,今年一定要加倍補償回來。”
於是——
“煙花、歌舞、冰嬉、酒宴,全都安排上。”
“這禦花園光禿禿的,看著就蕭瑟,做些葉子花朵綁上去,增加點兒新氣。”
“再做些宮燈,每個宮殿房簷底下都掛些,院裏也掛些,尤其是建極殿,要亮成九天仙闕。”
“熏香、彩燭也要,殿內得裝飾得喜慶些。”
“林長年,給朕與皇後各設計一套新年的衣服,龍啊鳳啊的不用弄太多,最重要的是,我們穿上後,一看就是夫妻。”
……
錢明月沒有遊異度空間的經曆,思維跟現實生活是連續的,她忙著破除迷信。
破除迷信,不能一刀切封了道觀廟宇,不然激起強大的反對,肯定是無疾而終。
有道是“端人碗,服人管”,最好下手的是吃皇糧的官員和有功名的書生。禁止他們及近親信奉鬼神、捐建廟宇、請道士和尚做法、求神問卜等行為,輕者革職革除功名,重者強製出家。
還要扼製僧道發展。怎樣讓一個行業無人願意幹?
讓它不能賺錢,最好賠錢。
道士、和尚人丁稅加倍,道觀寺廟的田產繳納田賦,且按照房屋的數量及占地麵積,繳納一份商稅;道觀、寺院不準抽簽占卜、算命問吉凶。
封殺打著神佛名義的江湖騙子。
嚴禁散布民間的神婆、巫師等人借助鬼神名義行治病、算命、改命之事,斂財的罰沒財產,因行巫蠱之事傷人乃至禍及人命的,交由有司嚴格懲處。地方官查處神婆、巫師,優先升遷。
錢明月將想法寫出來,左看右看,心裏滿是不確定。
“想什麼呢!”
小皇帝跑進來,搶走錢明月手上的紙:“好姐姐,你跟神佛杠上了?”
錢明月說:“必須杠到底。好了瘡疤忘了疼是人的本性,若此事就這樣揭過,哪日再來個地震、流星、日暈,他們又要嚷嚷什麼‘上天警示’了。”
“姐姐僥幸搞清楚三日淩空怎麼回事,可未必能解釋清楚那些,到時候怎麼辦?跟他們掰扯嗎?”
小皇帝托腮點頭:“也是,讓他們談鬼神而色變,他們就不能拿鬼神控製我們了。”
錢明月說:“五郎,你說這個禁令能不能得到執行?”
“執行不執行啥要緊的,能嚇著他們就行了。”
看來是不能了。囿於各種技術不發達,這個封建王朝的治理能力太弱了,根本達不到基層。官官相護、官紳勾結,朝廷往往得不到真相,也控製不了全局。
不行,得尋個治本之策。
怎麼治本呢?
問題出在宗教上,那就改變宗教,對道教和佛教的教義進行改變。
錢明月決定召集佛教道教德高望重的人,對本教經典著述進行重新注解,注重揚善抑惡,淡化鬼神之說。
“由翰林院掌院學士負責,開辟注經館,招攬佛道賢才注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