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小皇帝,滿懷期待地踏上龍船,走上了以往君王都免不了要走的路:巡幸江南。
日近正午,龍船沒有停,不過速度降低了,控製螺旋槳的人閑了下來,因為風很大,而且是北風,挾裹著龍船往南走。
小皇帝站在龍船的甲板上,風吹得他幾乎睜不開眼。
林長年上前:“聖人,船尾迎風,不如去船頭觀賞風景吧。”
“好。”已經看不見皇宮了,站在北麵也沒什麼意思。
沒離開皇宮的時候,每天都幻想遠方。真離開皇宮了,還沒一天,就思念皇後,不知道姐姐是不是也這麼思念他。
船頭被船上的建築物擋著,風小一些,小皇帝可以安心地沐浴著正午溫暖的陽光,眺望遠處的風景。
運河兩岸草木還沒有發芽,是一片灰黃色,顯得非常蕭條,再遠處,是一片蒼綠色。
小皇帝抬手指著遠方:“還沒到草木複蘇的時候,那片綠是什麼?”
林長年說:“回聖人,是冬小麥。”
小皇帝恍然大悟,笑道:“朕知道小麥秋收後種,夏初收,倒忘了這樣一來,它們是要越冬而不枯萎的。但這麼簡單的問題,隨便一個農民都知道,有些事情啊,真得親眼見了,才有體會。”
林長年明白聖人在為自己執意下江南辯護,笑著說:“誠如是。這裏還是直隸,風物與京城沒有多大區別,待到江南,聖人更會覺得耳目一新。”
小皇帝好奇:“你先給朕說說。”
“餘杭一帶,許多草木可以越冬而不枯萎。”
小皇帝不以為意:“這有什麼,京城的鬆柏也可以。”
“鬆柏葉如針,便是極寒的遼東,也可以生長。餘杭諸多闊葉林木,均可以越冬。”
沒有具體的畫麵,沒見過的東西,很難想象出來。小皇帝說:“舉個例子。”
“比如橘樹,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原來這句話是由此而來的。果真要有足夠的閱曆,才能讀懂聖賢書的意思。”
林長年又說了很多江南與京城的差異,比如江南春季風小、濕潤,不像京城那樣風大又幹燥。比如江南雨水比中原多,故而江南適宜種水稻,中原多種植小麥。
江南多水道,田梗也彎彎曲曲的,不像北方那樣橫平豎直。江南的城市也受限於地形,不像北方那樣方正。
說得小皇帝心馳神往:“這麼說,淮河是分界線。一路不要停,直到淮安。”
命令便傳下船去,晝夜不停地送往淮安。
聖人要南巡的旨意早就傳出來了,淮安知府辛致知不知道禦駕會不會親臨淮安,當然要按聖人會來準備著,將淮安城內幾處精美的宅院連成一個,作為行宮。
說行宮也算不上,因為朝廷明確有旨意,不準大興土木,故而沒有按照皇宮的標準來建設,沒有主殿,也沒有紅牆和琉璃瓦。
不過,聖人要住的地方,自然就是宮了。這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行宮外麵修了高牆和門樓,以安排防衛,確保安全;裏麵打通圍牆,修了亭台樓閣,又以奇花異草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