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皇帝隨謝傅瞻微服私訪(1 / 2)

小皇帝白了他一眼,打開那對折的薄薄的紙:“君得見煙雨江南,當如見妾。青山凝新愁,碧水泛春情。桃李楊柳岸,處處是香絲。”

處處是相思。

小皇帝笑得像個二傻子,將信塞到懷裏,還拍拍:“不聽了,梁紅玉有多英勇,趙宋皇室就有多無能,朕應當引以為鑒,不可沉湎歌舞。”

眾人心道,聖人您是吃飽了啊。

謝傅瞻偏要當真,截住小皇帝的去路:“如此,就將戲台拆了吧,以後行宮中,不要再召見戲子。”

小皇帝:……

江蘇布政使說:“謝通政,聖人聽戲也是為了體察民情——”

“離開京城到了地方,就是為了體察民情,那為什麼要在行宮裏聽戲,不親自去看看?”

林長年勸:“謝公,這是治聖人心病的良藥。”

皇帝天天不是聽戲就是作畫,不務正業,謝傅瞻已經忍夠了,今日一定要借著小皇帝的話,把戲台子拆了。“治病要治根本,聽戲不是治本之策。”

韓書榮問:“那謝公以為如何才能治本呢?”

“聖人生在錦繡叢中,眼見的都是美人美景、精巧什物,見到廁所就能引發心病,說到底是不知民間疾苦。因不知民間疾苦而引發的病,就應該去感受民間疾苦,而不是縮在行宮裏,更加遠離百姓。”

“佛典記載,釋迦牟尼還是喬達摩·悉達多太子的時候,也從來沒有見過一絲一毫醜陋的東西,但當他見到垂死的病人,知道人間有生老病死苦後,發大慈悲心,出家修行,終成正果。聖人難道不應有所感悟嗎?”

一個翰林編修學士勸道:“謝公,我們儒生,怎麼能推崇佛家?”

謝傅瞻說:“教門不同,道卻無異。”

小皇帝終於開口:“拆了吧。謝傅瞻,你跟朕來。”

淮安城外。

一頭老黃牛疲憊地拉著破破爛爛的板車,板車上坐著一老一少,臉上都髒兮兮的,單薄的衣衫灰撲撲的,還滿是補丁。

謝傅瞻將幹草往小皇帝身上堆堆:“天冷了,蓋上點兒會好些。”

小皇帝凍得嘴唇發白,手腳冰涼,依舊將幹草扒拉開:“你該帶床被子的。”

謝傅瞻說:“老百姓不會拿好好的被子出門用,冷了就睡在草垛裏,很暖和。”又將幹草蓋在小皇帝身上,“一會兒就不冷了。”

“把朕凍病了,皇後饒不了你。”

“聖人何必跟臣出來?”

“朕突然想了解你一下。”

“聖人應該去了解您的子民。”

“朕想了解一下,你眼裏的百姓。”

天漸漸黑了,牛車又進了一個新的村子。

農人三五成群地回家,有的扛著鋤頭、鐵鍁等農具,有的肩上挑著兩筐草或者柴。

小溪邊,有幾個姑娘正在浣洗最後的衣服;大樹下,有幾個農婦一起縫補衣服。幾個半大孩子一人抱著一捆柴,邊跑邊笑;牧童倒坐在黃牛上,唱著聽不懂的小曲兒。

小皇帝心生羨慕:“農人的生活多閑適自得,好想也做個田舍翁。”

“您應該鋤一天地試試。”

小皇帝還真鋤過,想起那滋味:“好吧,你真是不可愛到了極致,嗯,也挺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