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們終將擁有與能力相匹配的關係1(1 / 1)

好關係勝在寬容,壞關係輸在計較

你為什麼要結婚?這是個有些無厘頭的問題,答案也不太好找。

既然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為什麼談戀愛的絕大多數人,還是向往婚姻呢?墳墓裏漆黑、缺氧、斷電、空氣不新鮮,但新婚夫婦成禮的時候怎麼都喜氣洋洋,有的還深情落淚?

既然結婚證書隻是一張紙,不必在意形式,為什麼梁朝偉和劉嘉玲愛情長跑最後還是結了婚,麥當娜老了還要再嫁,那麼多小三還想扶正?

同居不是也可以有婚姻裏的一切嗎?飯一起吃,覺一起睡,家人一起看望,孩子一起生養。

但是,婚姻並不是隻是合法地生活在一起,結婚證是張特許經營證書,這一刻開始,你有了排他性的授權。你和配偶各自使用對方,全麵加盟彼此的生活,開始經營家庭。

未婚之前,找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件費腦筋的事情,像在一張貴重的宣紙上作畫,下筆總不得不慎重。其實,最好的那個他從來都不存在,關鍵是你設想理想婚姻的時候,要懂得節製。

我們誤以為“擇偶條件”最關鍵,給另一半預先畫像是件很傻的事,但很多人都樂此不疲。

我有個閨密,對另一半的要求非常細分,包括身高不能低於175厘米,學曆211院校本科以上,存款不能低於6位數字,打鼾不能高於80分貝,晚上睡覺不能偷偷放屁。在愛情的化學作用發生之前,她冷靜而嚴格地設定了物理界限。

等結了婚就知道,作為你的生活搭檔,高不高帥不帥根本不那麼重要,關鍵是你們配合得怎麼樣。一個174厘米的人如果比一個180厘米的和你更默契,在漫長的婚姻生活裏,你會舒心很多。

所謂的配合是多方麵的,包括一個早睡的妻子是否願意等晚歸的丈夫;一個厭惡二手煙的太太,是否能容忍先生在陽台上吞雲吐霧;一個不愛購物的老公,是否能大度地對老婆說“買吧,刷我的卡”;一個原本不想與老人同住的媳婦,能否把公婆接過來,介入小兩口的二人世界;兩個人,是否能一直饒有興趣地聽對方嘮嗑,甚至在知道對方吹牛的時候心領神會地附和。這種配合,不光是個人愛好或者生活習慣,更多的是因為愛,願意做出的妥協和調整。

哪怕你們條件相當、門當戶對、三觀契合,還是會有很多細分的分歧。婚姻裏的爭吵永遠不會是你怎麼隻有174厘米高,而是你今天怎麼沒洗澡就上床,牙膏怎麼又從中間擠,怎麼又喝得爛醉如泥,而這些,都與“條件”毫無關係。

很多人以為,找一個“條件好”的人,有房有車,幸福指數就會高一些。這有些道理,畢竟,經濟基礎是生活裏硬邦邦繞不開的存在。

婚姻是件產品,夫妻兩個人都是原材料,要有好的質量,原材料要選好,這包含你所選的這個人,性格、品質、事業心、責任感、穩定性如何,以及是否可持續發展。婚姻這條路很長,實在不必在剛出門的路上,就預測完彩蛋,窺探到風景,釋放完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