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疾言厲色,又把下麵諸人嚇得顫了三顫,抖了散抖,連最笨的人也聽出來,皇上這是根本不想選妃呢

當下,眾人又很識時務地恭維殷勳的孝道起來,紛紛稱頌他是百姓之福澤,江山之大幸。一麵壓下自己的小九九,反正大女兒不行還有二女兒三女兒,女兒不行還有孫女,皇上不可能一輩子不選妃吧何況皇上不選妃,也就是說誰家的女兒都進不去,倒不用擔心別家得寵,自家被冷落了,反而落個安心。Ψ思Ψ兔Ψ在Ψ線Ψ閱Ψ讀Ψ

大臣們哪個不是人精,一下審時度勢,便看到了有利的一麵,於是嘴巴上更像抹了蜜一般,直把殷勳捧上了天,將唐宗宋祖秦皇漢武一一踩在腳下,就差沒變成玉皇大帝了。

殷勳忍著嘲弄,仿佛看一群跳梁小醜,也懶得揭穿他們,隻留心觀察不動聲色的那些人,分辨他們的立場,此時是對自己心存芥蒂,還是不屑於阿諛奉承,亦或是想奉承而插不上嘴而已。

一圈看下來,便將這朝堂上的人心思看個大概,於是清清嗓子,繼續說道,“納妃的事先停了,今後沒有朕的旨意,不必放入議程還有,國喪剛過,那個什麼百花宴的,也取消掉各位臣工家中有適齡兒女的,盡早自行去婚配,千萬別耽誤了”

看來,皇上根本不想通過婚姻來平衡各家勢力,他要通過自己的力量掌控這個天下……果然是殺伐果決,行事冷厲。

大臣們的心思按下不表,隻聽殷勳又說道,“如今國家剛剛平息了叛亂,正是用人之際,朕平常政務繁忙,但是人才是國之根本,實在是放心不下。這樣吧,朕想了解一下太學的情況,抽個空和皇後去看看。”

太學和皇後有什麼關係?

難道皇上把去太學當做春遊了?

算了,皇上不是個善茬,那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何必再去觸他黴頭。當下,大臣們全不說話了。

殷勳忽然覺得有些無聊。

做皇帝,也不過就是這樣。

幾日之後,帝後果然一同去了趟太學,兩個人還煞有其事地考校起學生來。

結果,那些認為皇上隻是驍勇善戰的武夫,皇後也不過是有些功夫傍身而已的大臣可真是大大地吃了一驚,看這兩個人引經據典,時而討論時而激辯,真真是胸懷錦繡啊。若是去參加科舉,中個進士那根本就是綽綽有餘的。

這是兩個什麼人啊?

當皇上還是個不起眼的皇子的時候,不是很頑劣,很粗陋嗎?還有皇後?以前燕家的大女兒是挺出名,可二女兒,就跟不存在一般,想不到不僅身手了得,肚子裏還那麼有貨,再看那帝後二人舉手投足,目光交錯間,似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默契,仿佛不僅是夫妻,更是密友。

看來一切和原先設想的全然不同,所以當皇帝說出要讓皇後來做學監的時候,眾人連表示異議的念頭都沒有,一致表示讚同。反對了又怎麼樣,皇上隻怕連理由都早就想好了。

平安的日子總是過得極快,很快又到了年關,靜書已經一歲半,變得很是活潑,口齒尚不是十分清楚,已經依依呀呀地說個沒完,年輕的帝後寵愛女兒到達空前的高度,那真是有求必應,無所不盡其極。

或許殷勳和玲瓏兩個人都有並不十分愉快的童年,所以在孩子的身上可勁兒地彌補,不過相比之下,玲瓏雖然寵女兒倒也並不縱容,反而是殷勳,那真是寵得沒邊兒了。所以,日子一久,宮裏的人都知道了,皇上看起來冷厲,其實對待妻女是再好不過的,至於皇後,麵上是清冷,卻最是寬厚大度的,宮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