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去死》
作者:那多
這是最後的小說,所以我想要她不同。
有一些亡者留下的圖片,這使我不必寫那麼多。我已疲倦,無力,垂死。
這些圖片和世上大多數的同類一樣中庸,隻因它們揉雜了美與醜。你要領悟,最殘忍的,總是與最光明的糾纏在一起。若你的眼睛隻循著光明去,便是偽善。
我遊走在光與暗之間,我通曉犯罪的藝術。既然你有勇氣前來閱讀我的小說,我就好心把你的皮撕開,讓你看見淋漓的血肉。
先從左手手背開始?
你會痛嗎?寫到這裏,我忽然笑了,下意識的嘴角牽動。這正是我吸引你的原因。
我是中國最好的懸疑小說家,我寫殺人。很多人搞不清懸疑和推理的區別,我告訴你,區別就是懸疑不單是殺人,還需要些其它佐料。就我而言,佐料就是嘉峪關、敦煌、鄯善、庫爾勒、和田、喀什這些地方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一切東西。我熟悉西域文化,或者假裝熟悉。
但我希望一路跟隨我至此的讀者,比如你,已經有了最基本的智力,可以剔開佐料,看見下麵的東西。那就是殺人,那隻有殺人。
各種各樣。過失或蓄謀,瘋狂或冷靜,殺父殺子,殺兄殺妹,殺所愛之人。
了解人可以怎麼死,了解人為什麼要死。這是最大的隱秘。
這是我最後一次教你。
第一章 前夜
又要再走一次絲綢之路。確切說,是絲綢之路在中國的主要部分:自嘉峪關開始,喀什結束,四千公裏。
一個商業活動,對方是某功能性飲料。承接活動的廣告公司,有一名策劃是我的死忠讀者。旅程會剪成幾分鍾的宣傳片,在與我約定的時間傳上網絡,即我下本新書的宣傳期,這樣兩相宜。此外還得在新書中提幾筆。我提醒策劃小姐,我是個寫殺人的,謀殺者才會需要功能性飲料,這可以讓他們以更飽滿的狀態,更變態的精神去做那些事情。結果對方不為所動,於是我就答應了,隻要能保證我對那個世界的完全操控力,何必拒絕這一筆錢。看來有的是人能看清楚世界的本質:邪惡更具力量,多麼甜美的誘惑。
“老師,到時候順道幫我們上幾堂西域文化課喲。”電話的聲音柔且糯,讓我開始想象她的嘴唇和說話時微微振動的脖頸。
“我更擅長講殺人的故事。”我摸著喉節,微笑著告訴她。
然後事情就發生了。
這是臨行前兩天。我掛了電話,打開電腦。電腦開始自動殺毒,設定好的,每周一次。這是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我剛開始寫作時置的這台電腦,至今已近十年,曾經的頂級配置現在開個機都需要兩分鍾。但這台機器天生帶著古舊和陰暗的氣場,長方匣子裏隱藏了無數殺人的細節,在我端坐於前時慢悠悠從金屬縫隙裏嗡嗡嗡盤旋出來。我希望它能多陪我段時間,至少再撐五年吧。
居然有毒,且很頑固,軟件跳出一行提示,問我是否要把文件徹底刪除。
我下意識地要點“是”,隨即停下了。
這個文件我沒見過。
當然電腦裏有數十上百萬的文件,我認得的隻有萬分之一。我不需要認識它們,我隻要它們為我工作。但這個文件躲在隱藏文件夾裏,文件夾的名稱是“記憶”,顯然有這樣名字的文件夾不可能是哪個軟件自動生成的,而我並不記得自己曾經創造過這樣一個文件夾並把它設置成隱藏。
有問題。
我找了個扔著不知幾年的空白U盤,把“記憶”拷進去,然後把U盤設置成隻讀,隨後再次啟動殺毒軟件,把它從電腦裏安全地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