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東西。其實放個土地上去,也不過就是找個人打更看門。
每次改任也隻是兩個作用,一是渡假,二是下放。跟一湯兩吃一個道理。至於被派到任上的土地,願意想成哪個作用都行。也就一百年,好糊弄。
可突然有一天,龍王爺要收為自用,著實把神嚇了一跳。這可了不得,小島諸多被忽視的好處,一下都被發現了。例如城隍平衡土地們的內部關係。還有就算留著放破爛也比沒有強。
那個硬被變成大神針的小島,當島是小點,但大小都是仙家公產。這不是明擺著把大耳瓜子,打到城隍爺最高長官城城隍的臉上嗎?讓他這個專管此事的官,還怎麼當?臉要往哪兒放?
城城隍大小在仙界也是有頭有臉有名號的,麵對這種局麵,城城隍覺得自己跟掉到灶坑裏的王八非常象,真是憋氣又窩火。不是有那麼句話嘛,王八好當,氣難受。
敢情龍王爺,你讓人家給搶了東西,回頭你再來搶別人?沒有這麼幹的,太不道德。而且還得有公私之分不是?您老人家要是搶城城隍的私人東西還好說,全當送人情了。可搶公產,大家都看著呢,這事兒怎麼能善了?
理兒是這麼個理兒,但誰敢跟氣頭上的龍王爺說,您老這下可缺了大德了。這不是活膩味了,沒事找抽呢嗎?
敢惹龍王?,人家做個法,不讓你江水河水入海。江神河神是沒什麼,無所謂不讓入海就隨便流唄。等到時候四處都是水,沒有幹地方的時候,看你城隍土地傻眼不。
再不然,他三年不給你下雨,地方上的百姓還不得把城、州、府、縣的土地廟都給拆了?你城隍廟還能跑?一個也別想跑,求雨也求不來,還供什麼土地城隍,拆了,拆了。
真到那時就難看了!
如今當年的孫大聖都已修成鬥戰聖佛,龍王爺告狀的奏折,還在玉帝的那張金鑲萬年寒玉的龍書案上壓著呢,估計仙灰都堆得老厚。
東海龍王可是有名的暴脾氣啊!讓他在孫大聖那裏白受了這口鳥氣,他沒到玉帝跟前也來個,大鬧天宮狠砸一場,而是按正常的司法程序走,已經給足玉帝麵子。
所以關於東海龍王私占仙有資產這事,玉帝隻能睜一眼,閉一眼,他自己還一身冷汗呢。天庭要是再大修一回,非得賣家底不可。
玉帝他老人家給不了龍王一個交待,同理自然也沒法為城城隍作主。理不直,氣不壯啊!事有輕重,城隍這個先不急,讓城隍自己看解決著吧!
龍王爺的暴脾氣是沒使到玉帝跟前,可這脾氣到底暴到何種程度,城城隍卻深有體會。
城隍能有什麼辦法?硬得不行就來軟的唄。動不了兵就動理,本著以規以德以法服龍的精神。城城隍多次發出回收小島的正式官牒,可惜,無果!
據說龍王爺根本看都沒看,最後城城隍不得不親自登門拜訪,就是打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跟龍王爺好好嘮嘮,大家都出來混,誰也不容易。
結果城隍爺跟他的官牒一起被龍王爺打包,扔出去五百裏。丟人正好丟到南天門的大門口!
此事也被登在《三界快訊》上,而且還是千裏眼和順風耳兩大主筆聯名撰寫。雖然沒配有當時的定神圖,但比那些大仙的花邊新聞,可信程度高出很多。
以至於城城隍三百年沒有公共場合露過麵,這事兒擱在誰的身上,誰也沒臉出來。城隍和龍王的仇,就是這麼結下的!
要不還得說城城隍是個有恒心的神,龍王不是惹不得嘛,咱還有別的招兒。
城城隍有令,打有這島的那天起,它就是城隍的管轄範圍,土地廟都蓋了多少年了,土地爺也都住了多少個。一切事物還得照舊,咱得按規矩辦,玉帝家也沒有餘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