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用,這兩天說是都喘不上氣來了。”
玉嫻聽了一激靈,這病她前世見奶奶給別人治過,不是吃藥能治的了的。“嬸子,你說的疙瘩是不是連成一片,底盤紅色的,上麵白色,像小米飯粒似的,而且快要長得對頭了?”
“是啊,你也沒見過,怎麼知道的?就是你說的樣子,你知道那是什麼嗎不跳字。春生媳婦一把抱起玉嫻。
“嬸子,那叫蛇膽瘡,不是吃藥能治的,要是長得對了頭會活活把人勒死的。娘,快領我去看看,那病能治。”
方氏一聽,急忙從炕上下來,和春生媳婦領著玉嫻,急忙往柱子媳婦家走去。
初五早晨天還沒亮呢,大郎就把弟妹全都叫了起來,穿好衣服後就往江邊去了。今天要在江邊洗臉呢。到了江邊,還沒有幾個人呢,兄妹幾個都洗了洗臉,又薅了兩把艾蒿,就回家了。到家門口,把艾蒿插到大門上麵。
方氏也早早就起來了,把鍋裏煮好的粽子和雞蛋都撿了出來,那粽子是昨天下午就包好的,昨晚就煮上了,燜了一宿。看見幾個孩子們都回來了,連忙領著他們回到西屋,給他們拴上五色線。這五色線要提前配好,初四的晚上在外麵放一夜,見一見露水才行。在每個人的手上都拴好了五色線,又給他們一人發了一個香荷包。
家裏的人也都起來了,沒到江邊去的就用煮粽子的水洗臉。早飯就是粽子和雞蛋,當然不能可勁吃,每人一個雞蛋兩個粽子,幸虧這粽子包的挺大大的,大概能混個八分飽。吃完早飯,各人該幹啥幹啥。玉嫻和幾個哥哥又進林子裏去了。
玉嫻終於弄明白,原來沿江村靠著的江正是頭道鬆花江,最上源就是梯子河,梯子河的水進入錦江,流經錦江大峽穀,到了這就被叫做西江了。因為不斷的有小溪流彙和到一起,所以這江麵也就越來越寬,再往前流,就到了縣城。這個縣城名叫雙甸縣,因為在馬鹿溝溝口的地方有兩片大甸子。玉嫻再一次被雷到了,怎麼前世的地名竟然在這一世都還差不多呢?這雙甸縣就是撫鬆縣的前身啊!隻是比原來的地方小了一些,人口沒那麼密集罷了。暈死算了,這是哪位神仙做的好事啊?
弄清了這一切的玉嫻有些期待,這一世會不會有那個她生長的地方,那個叫東崗的人參之鄉呢?對了,人參,既然這裏地處長白山脈裏,那就應該有人參的存在,要是哪天能挖棵大山參,那可能賣好多銀子呢。小玉嫻一邊挖著柴胡,一邊漫無邊際的幻想著。突然幾棵藤蔓進入了視線裏,綠色的藤蔓,上麵長著長卵形的葉子,每一根藤蔓都是從土中單獨長出來,這是穿地龍,也叫穿龍骨,是一味舒筋活血的藥。記得前世小的時候也是在農村,就是那個東崗,奶奶家後麵就是一片林子,裏麵就有這種藥材。要是誰扭了腰腿的,就去林子裏挖些回家,在煮穿龍骨的水裏打上個荷包蛋,連蛋帶水一起吃下去,沒幾天就好了,比什麼藥都快些。嗬嗬,這可是個好東西,現代醫學證明它還有治療心腦血管病的功用呢,不知道方掌櫃那要不要,應該沒問題吧?
“哥哥,快來,我有發現了一種藥呢。”玉嫻把哥哥們叫過來,“這個東西叫穿龍骨,治療跌打損傷,閃腰岔氣,風濕骨痛都有效果哦。而且你看它上麵就這幾跟藤子,下麵的根可多呢,咱們要的就是它的根。”說著,讓大哥幫著在一根藤蔓下使勁刨了幾下,露出下麵的根,這東西的根與地麵平行著長,可以有很多層,互相交錯重疊著,而且很粗,大概比成人的手指都要粗些,最粗的快趕上玉嫻的手腕了。玉嫻再一次慨歎自己的好運,來到了這個還沒被開發的長白山下,前世見過最粗的也不過手指粗細。“這些就是它的根了,這東西挖的時候隻要拽住一個頭,使勁往外拽就是,它的根挺長的。”幾個人就按玉嫻說的,開始挖穿龍骨了。挖出長些的就順著放在一起,然後用樹皮捆起來,拽斷的就放到背筐裏。這一墩還沒等挖完呢,小三在前麵喊:“大哥,這裏還有一大片呢。”果然,前麵還有一大片呢,那藤蔓糾結在一起纏成一條條長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