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晚上放河燈能去看嗎。玉嫻對於放河燈還是很好奇的。

“看什麼?鬼門大開的日子,小孩子晚上不能出去。七歲以前的孩子天眼未閉,容易看到些別的東西,會嚇到的。晚上你爹去放河燈就行,你們都在家,不許出去。”方氏板著臉跟女兒說道,手裏的活也不停。

“娘,那咱這放河燈是為了紀念啥呀?”玉嫻對這的風俗不太明白,她知道南方不光是中元節放河燈,像三月三,七夕,中秋等,都會放河燈,而北方卻隻有七月十五才放,所以就想問明白。

“嫻兒,咱們村子叫沿江村,這個江咱們叫西江,其實它就是混同江的上源,咱們這混同江流域裏森林茂密,古木參天,有好多優質的木材。可是山路崎嶇難行,往外運木頭太困難,所以一般的山場子,都會把伐下的木材用捆綁等方法結紮木排,然後順水漂流而下,到了下遊地勢平坦的地方再裝上車,運到外地去,這叫做放木排。放木排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活,要是遇上灘險浪急的地方,就會葬身江底,連屍體都找不到。所以每到中元節的時候,家裏人就在江裏放河燈,希望河燈能夠指引家人的魂魄,找到投胎的路,下輩子能生活幸福。後來就成了一種習俗,每到中元節,江邊的人家都會放河燈,以表示對那些葬身江底的人的一種祝福。”方氏低聲向玉嫻解釋了這裏放河燈的緣由。

“娘,我明白了,可是我沒太看到有人放木排啊?”玉嫻歪著腦袋問母親。

“放排一般都在春天裏,冬天伐木攢一冬天,開春之後紮結木排放下去,到了下遊賣給木材商人,然後從陸路返回伐木的山場子。這就是放排人一年的活計,他們這個活也是有把頭的,放排的時候都是有經驗的把頭把握方向。哪塊兒灘險,什麼地方有暗流,把頭都知道,有經驗的把頭帶路,會少損失的。”方氏訴說著放派人的辛苦。

“對了,娘,咱家的河燈是去買的還是自己家紮啊?”

“是你爹爹紮的,他應該在屋裏紮河燈呢吧?”方氏回答。

“娘,你不早說,我進屋看看。”玉嫻說著就往屋裏跑。

屋裏,佟雲鬆已經將河燈做好了。用一塊木板做底,燈的樣式做成了荷花形,用粉紅色的紙做花瓣,燈的中間留著放蠟燭的地方,看上去很漂亮。

“爹爹,你做河燈也不告訴我。”玉嫻抱怨著。

第四十六章 采野果子

這處暑一過,林子裏的各樣果子就開始成熟了,像軟棗子,五味子,山核桃,山裏紅,山葡萄等等,各種各樣的果子掛滿了枝頭。這時候玉嫻兄妹們就像是小老鼠一樣,每天不停的往家裏搬東西,忙碌並快樂著,用玉嫻的話說就是快樂的像隻老鼠。因為馬上就要秋收了,一秋收就沒時間弄這些,所以大家都是抓緊時間上山。

這天早晨,大郎就領著弟弟妹妹們進了林子,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摘軟棗子。軟棗子也叫中華獼猴桃,比現代那種賣的獼猴桃小多了,大概比現代的聖女果還要略小些,綠色的果子,長得形狀和獼猴桃一樣,味道也比獼猴桃要好吃的多,更甜更香。在缺少零食的年代裏,那簡直就是孩子們的最愛。這東西是一種藤蔓植物,一般都是攀爬到別的樹上,山上有沒有軟棗子非常容易分辨,遠遠地望去,山上有一個個小包的那就是軟棗子的藤子,一棵軟棗子樹就是一個包。大郎幾個都是常年往山上跑的,所以哪地方有軟棗子,他們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