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急,玉嫻覺得想去解手,就一個人往旁邊走了走,到蕈叢裏解決了一下。
等她係好了腰帶,剛想往回走,卻發現前麵草叢之中,一朵紅紅的參籽在那隨風搖曳著,玉嫻高興的喊“棒槌。”
後麵的人正在那休息呢,忽然聽見玉嫻的喊聲,都一愣。還是二郎反應快些,直接問道:“幾品葉?”
玉嫻接著喊了聲:“六品葉。”這就是放山所說的喊山和接山了。遇到人參的人要先喊棒槌,一起的人則要問幾品葉,就是問棒槌的大小。然後前麵的人再把是幾品葉說出來,有的時候要是太小,還會問一句,拿不拿。如果是五品葉以下,基本上就不能挖了,後麵的人會說,放了吧,這就是說不挖了。玉嫻看見的這棵是六品葉。人參這種植物,隻有一根主莖,然後在主莖上輪著長幾片掌狀複葉。第一年的人參叫做三花,隻長一片複葉,分成三瓣,所以叫三花。兩年的叫二甲子,就是長了兩片掌狀複葉,第三年叫燈台子,有三片葉。第四年叫四品葉,第五年叫五品葉,第六年以後,都是六片複葉了。所以到了六品葉,就得看下麵的人參才能知道是多少年的了。
眾人一聽六品葉,就知道有可能是大貨。都跑到玉嫻的身後,隻見玉嫻拿出一根拴著銅錢的紅繩,把紅繩係在了人參的莖上。傳說年頭多的人參會成精,不拴住就會跑了。拴好以後,這才用簽子一點一點的把土撥開,慢慢的露出底下的人參來。玉嫻看到了人參的肩膀,一看就知道和去年她挖的那棵小的差不多大,也不錯了。雲鬆走到玉嫻身邊,接過玉嫻手裏的簽子,“玉嫻,爹來幫你吧。”
“行,爹,你注意點,別把人參的皮劃破了,慢點往外起,把須子都起出來,這樣買的價錢才好。”玉嫻站起來,又往裏麵走了走,想再看看還有沒有了。走出了大概沒有兩百米,就讓眼前的場麵給驚呆了,她大喊:“棒槌。”
後麵的人正圍著雲鬆看他挖人參呢,哪想到玉嫻又喊了一聲,這回大郎趕緊問:“幾品葉?”
玉嫻激動的喊著:“好多呢,都是六品葉。”眾人一聽,趕緊往玉嫻那跑去。果然,在玉嫻身前,方圓幾百米的地方,竟然長著好多的棒槌,大概得有好幾百棵呢。眾人全都傻眼了,誰見過這麼多的人參啊?
還是玉嫻清醒的快些,她走到中間去,那有兩棵最高的。玉嫻把紅繩拴在了這兩棵人參上,然後把參籽掐了下來,小心翼翼的放到了包裏。眼前這麼多的人參,都頂著紅紅的參籽,玉嫻動了要種植人參的念頭。“大哥,你回家一趟,跟咱娘說一聲,今晚咱們回不去了。今天必須把這些人參給挖出來,要不我怕明天來就找不到了。還有,讓娘再給穿幾根紅繩來。”大郎聽了就趕緊轉身回家了。剩下的人,就在那守著這一片人參。多虧大郎給做了六根簽子,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袁青雲一根,二郎一根,薛博文,小三,薛博遠每人一根。大家各自拿出帶著的紅繩,按著玉嫻指點的,拴在周圍的幾棵人參上。然後就開始照著玉嫻說的方法一點點的撥拉土,這可是個功夫活,一點也馬虎不得,連小三都仔仔細細的一點點往外扒人參。玉嫻把手裏的簽子遞給了小四,然後把這幾棵拴了紅繩的人參籽都掐了下來,沒拴繩的不能掐,要不然就會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