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烀熟了喂豬,還可以做澱粉啊,用處不少呢。”玉嫻可舍不得把這扔在地裏不管了。

“行,你說有用,咱就都撿回去。不過,得單獨放著,別到時候還得在挑一遍,那就麻煩了。”說著真的就找了個麻袋,把那些小的單獨裝著,這些小土豆也撿了有兩麻袋。

回到家以後,玉嫻就找了個大缸,家裏有不少大缸呢,可能是以前用來養荷花的。把一麻袋土豆用水洗幹淨後,就放到了缸裏,添上水,就那麼泡著。

“玉嫻,你這是又弄啥呢?”方氏看見就問。

良我想試著用這些小土豆做澱粉呢。”玉嫻記得前世奶奶曾經說過,以前都會用這種笨辦法做澱粉的。“等這些土豆都泡的要爛了,那土豆皮一捏就破的時候,就把裏麵的攪一攪,然後把土豆皮撈出來。再把底下的澱粉好好洗兩遍,把水控出去,就成了。”

“你這法子倒是新鮮,以前都是用地瓜,粉碎了然後做澱粉的,要是你這法子管用倒是挺省事的。”方氏信得過女兒,也就不再管了。

今年的豆子還有點不太幹,所以雲鬆倒也沒急著打豆子隻是先把玉米扒了出來,拴好吊子,搭在了事先搭好的架子上。然後又把穀子和糜子都打了出來,這些活也就用了三四天就幹完了。

玉嫻自然是閑不住的,她和大郎他們又上山了,現在山上那可是滿哪都是寶啊,哪會浪費時間。核桃、鬆塔、榛磨、冬蘑,這些都往家裏撿。春桃她們也都跟著上山了玉嫻沒想讓她們來的可是春桃說,看著玉嫻他們這麼往家弄東西就感覺到非常的開心,所以就都跟著來了。不過二郎和博文讓大郎給攆去鎮上念書去了這是正事,不能耽誤。

一年之中,也就這個時候是最累的,但也是收獲最多的時候。袁青雲受這種氛圍的感染,也就停了下午的課,跟著大家一起進山,每天倒數他最開心。

佟家在村子的最南麵,前麵沒有住戶了,離佟家二三裏地就是林子。玉嫻想起來這時候正是抓蛤蟆的好時候,因為蛤蟆秋天要從山上下來,到河流裏麵過冬。所以玉嫻就說動方氏,從家裏拿出了二十匹布來,用來擋蛤蟆趟子。前世的時候,人們都是用塑料薄膜來擋蛤蟆趟子的,現在當然沒有塑料,隻能用布了。方氏有點心疼,可是扭不過玉嫻,再說也知道玉嫻不會瞎胡鬮。所以狠狠心,就拿出來二十匹原色布來。

玉嫻領著大郎他們,在靠近江邊的林子外圍,把布縫在小木棍上,然後再把小木棍使勁插到土裏。這樣,就用布擋起老遠的蛤蟆趟子,布底下用土壓住,這樣底下就不會有縫隙。一匹布是三丈長,二十匹,也就是六十丈,也不過就是兩百米遠。玉嫻看了就搖搖頭,還是太短了,可是她可不敢再跟母親要了。就這樣吧,等母親嚐到甜頭,就會同意了。

擋好了蛤蟆趟子,每天早晨,天還不太亮,玉嫻他們就拿著布口袋,來到了擋蛤蟆趟子的地方。到了那一看,天啊,在布的柵邊,密密麻麻的都是蛤蟆。原來這蛤蟆有個特性,它是蹦跳著往前走的,遇到障礙就得跳過去。玉嫻他們用的是整幅的布,兩尺半寬,擋完也還剩兩尺多。那蛤蟆根本跳不了那麼高,偏還一個勁的在那跳,所以就會越聚越多了。孩子們看到這個情形,都開心的不得了,七手八腳的往口袋裏撿蛤蟆,這可真是撿了。玉嫻喊道:“咱們撿大的,小的不要,讓它們再長兩年,多抓母抱,少抓公狗,母抱能扒蛤蟆油,公狗隻能吃。”

孩子們聽了,撿的時候就有選擇性了。這蛤蟆的公母也容易分辨,母的一般都大些,肚皮是黃色的,公的小,肚皮是白色的。一早晨,就這麼兩百米的地方,竟然撿了滿滿的gk袋子,這可是能裝一百斤糧食的袋子呢。大家都興奮的不得了,趕緊背著口袋回家。回到家裏,又有活幹了,得把母抱全都穿起來,這時候自然是沒有鐵絲的,隻能用麻繩。把麻繩穿過大針,再用大針穿那些蛤蟆,要從蛤蟆的嘴邊穿,這樣曬的時候能夠很好的曬到肚子,蛤蟆油當然就在肚子裏。方氏一看,覺得很殘忍,就下不了手,還是大郎他們這些男孩,手腳利落的把蛤蟆穿成一串串的,再拿到外麵晾著。玉嫻早就讓大郎做好了幾個架子,架子兩端有很多的釘子,這樣把麻繩的兩頭係在釘子上就行了。一個架子上,能晾十多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