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今生劫 第三十四章 江湖修真道,魚龍混雜處
崆峒山位於神州大地的東部。神州大地的東部乃是平原,山川本就不多,其中又大多數矮小。但是,崆峒卻是一個例外。崆峒山不僅領海,而且綿延數千裏,其上主峰天絕峰更是高聳入雲。這天絕峰懸崖異常陡峭,便是連山間猿猴也難以攀爬,更不用說是人了。但是,崆峒派的修行道場還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陡峭的天絕峰頂部。
崆峒派建派時間並不長,也就隻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數年以前,崆峒山上隻是有一群散修在此修行,並無派別。直到一千年前,其中一個散修“風雲散仙”覺得自己這一身修為就這樣失傳未免可惜,便覺得應當開宗立派,發揚光大。其餘幾個散修也覺得次策不錯,便推舉風雲散仙為掌教,共同建立崆峒一派。
崆峒一派修真與蜀山、昆侖不太一樣。蜀山、昆侖門下弟子大多是出家修行,俗家弟子終究占得少數。而崆峒門下弟子則於世俗中人無異,門下弟子也可以結婚、生子。也正因為這一點,所以要說崆峒到底是屬於道家還是佛門便顯得很勉強。總之,它是屬於一個獨立的風格,也算是在當今修真界獨樹一幟了吧。
當今崆峒掌教,徐宗明。此人年方四十有二,一身修行通天徹地。據說能夠徒手搬起一座大山,也算是當今修真界的翹楚人物了。他與妻子生有一兒一女,長子徐炎旭年方二十有四,修為不算精深,卻是頗有心機。次女徐寒月,年方二十,生得美貌出眾,於修行一道頗有天賦,年紀輕輕便以修得崆峒道法之大成。也算是修道界的一代才女了。
現在,玉寅帶著冷秋痕和雪瑩在趕往崆峒的路上。玉寅在為冷秋痕講解關於崆峒的諸多道理,此番前去崆峒,必定要了解一些關於崆峒的知識。冷秋痕沒見過世麵,玉寅在為他介紹也是情有可原的。
一路禦劍飛行,倒也沒什麼可講的。
過了大約半個鍾頭,三人已來到了東方靠海的地方。冷秋痕這是第一次來到海邊,站在空中放眼望去,隻見無邊的海中飄著幾艘船隻,就像是一片樹葉。天際,一輪紅日緩緩升起,在朝霞的映襯之下,整個海麵都呈現出一種奇異的紅色。冷秋痕看過無數次日出。以前,在他看來,世間最為奇妙的日出就是在蜀山上看見的了。蜀山浮空而立,在蜀山上看日出有一種非常接近太陽的感覺,那是十分奇妙的。但是,現在在海邊看日出卻又是另一種景象。這不是奇妙,而是一種純粹的美麗,一種說不出的美麗。
然而,另一個景象卻讓他們堪稱奇妙。在東北處,遙遙可見一座突兀的山峰傲然聳立,猶如鶴立雞群一樣。“那便是崆峒山天絕峰了!”玉寅喊道,他的語氣中顯得有些激動。“走,我們過去吧。”
冷秋痕和雪瑩應了一聲,三人朝著天絕峰的方向飛去。
此時,除了冷秋痕三人以外,尚有不少道光影朝著這個方向飛來,看來都是接到崆峒“天道正一令”的天下修真界高手。冷秋痕三人落到天絕峰上,卻發現這個崆峒的道場並不是建立在天絕峰頂部,而是在天絕峰半山腰處的一塊突出的平台上。這個平台上有一個巨大的山洞,山洞上書三個古樸的大字“崆峒派”。
山洞門口,站著四名身著粗衣麻布的弟子接待者諸多來賓。而平台之上卻是站滿了人,這些人都站在平台上,一個都沒有進去。冷秋痕看著這些人,這些人中,有道有佛,有道有俗。個個臉上都寫著疲憊,看來這其中有不少是連夜趕來的。冷秋痕三人站在人群中,迎麵有不少修真者都在和玉寅打著招呼,看來這裏還有不少玉寅的熟人。冷秋痕心裏想著,他眼睛掃過人群,卻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這個身影似曾相識,在這麼多的人中本是不甚特殊,但是,他的行為卻引起了冷秋痕的注意。本來,所有的來賓都是站在外麵的,無法進去。但是,那個人卻徑自走進了山洞。而且,門口的弟子還對他頗為恭敬。
這個身影,冷秋痕卻是認得的。那是許久未見的唐大哥!
冷秋痕隻覺得心潮澎湃,他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那是激動,是興奮......
雪瑩看著冷秋痕的表情有些奇怪,她問道“秋痕,你怎麼了?”
冷秋痕一驚,道:“雪瑩,我好像看見唐大哥了。”經曆過那一夜,冷秋痕對於雪瑩已經改口了。他不在稱她為“師姐”,而是直呼其名。這也代表著他們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