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來的時候,帶了一百多人的禁軍,走的時候隻帶了二十人。禁軍頭領也留下了,臨行前,老皇帝對他說:“這裏如果有什麼損失,他就自裁吧。”
馬車上的老皇帝望著周若彤,心中按耐不住好奇的問道:“朕不明白,你要這麼多糧食作甚?”
周若彤自然不會說,自己早已算到以朝廷的行政能力,自然不會想到江南運糧前來,連日春雨自然是會發黴的,到時候災民生變,朝堂動蕩,這就是她為了蕭成渝準備的殺招,隻是她沒想到,塞北竟然也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事。真是世事難料呀。
若是實話實說,那麼周若彤若是提前拿出這些糧食,就不會有災民造反一事。
老皇帝自然心中不爽,也就沒了功勞,周若彤又不傻,自然不會送了人情還被罵。
周若彤說:“廣置田產,福澤子孫後代,這是祖宗家訓。”
老皇帝白了她一眼,這個周若彤鬼的很,不說實話,這為了子孫後代廣置田產乃是實話不假,那前提這個人不是皇帝。要說周若彤不想蕭成渝當皇帝,打死老皇帝都不信。
老皇帝繼續說道:“朕還是先前的看法,成渝領兵禦敵,左相領糧賑災。”
周若彤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父皇怎的還沒兒臣看的明白。王爺的確是將帥之才,左相又是國之棟梁,放在往日,此等安排自然沒錯,可是今時不同往日啊。”
“晉王妃說詳細些。”老皇帝問。
周若彤說:“河東河西河南三郡,已經不是賑災的問題了,而是災民造反的問題。不是運了糧食就能解決的,左相心係百姓,不願對其兵戎相見。可是,這是造反啊,安撫雖然重要,但三十萬災民們不是傻子,造反之罪株連九族,若是他們鐵了心了,直接搶了糧食,繼續造反,這糧食還不如不送去呢。”
皇帝點了點頭,自己確實是沒想到這一層。他說:“那你看,這三郡,當派誰去?”
“晉王!”周若彤堅定地說道。
老皇帝不解,說道:“晉王去了就管用?”
“因為河東河西河南河北四郡,隻有河北沒反。”周若彤說道。
皇帝不說話了,晉王蕭成渝的封地在河北。河西,河南,和東,河北四個郡向來是同氣連枝的,河北正是朝廷的切入口。而且三十萬災民聚眾造反,這已經不是安撫就能解決的了,關鍵時刻,不排除兵戎相見。
用兵,蕭成渝在行;安撫,作為皇室的二皇子,蕭成渝也夠分量。此舉卻是良策。至於塞外蠻軍,無人可用,左丞相張甫之是滿朝文官中最合適的選擇。
國難來的突然,百官亂了陣腳,皇帝也是理不出頭緒,一日間,周若彤已經看透局勢,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這個女子,是全天下第一奇女子。
第二日早朝時,百官雖然各個麵如死灰,但依舊不妨礙他們先是麵麵相覷後在小聲交談。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這都是大事,絕對拖不得,昨日蕭成渝答應的好好地,不知是真是假。
周霖宜湊近蕭成渝,低聲的望向自己的好女婿,說道:“晉王殿下,今日,皇上可有決斷了。”
蕭成渝臉色不好看的點了點頭,周霖宜繼續追問道:“殿下,陛下有何決斷?”
蕭成渝瞥了他一眼,說道:“等會父皇來後,右相自然知曉。”
周霖宜討了個沒趣,自己又走向六部尚書的團體中,那裏才是他的大本營。
“皇上駕到。”一聲尖銳的聲響響徹朝堂,皇帝大步流星的走來,跟在後麵的太監宮女一路小跑,顯然皇帝很著急。
頭上纏著紗布的張甫之滿意的點了點頭,皇帝顯示出著急的姿態,證明皇帝打算處理了。
昨日皇帝一副罷工的樣子,是因為他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個方案百官也沒有,但今日,顯然皇帝有了主張。
皇帝坐在龍榻上,百官禮畢後,皇帝迫不及待的開口道:“閑話不敘,今日先說第一件事,塞外蠻軍二十萬在突襲的路上不斷壯大,以到了三十萬數目。一路上勢如破竹,不可阻擋。皇城禁衛軍五萬,守城軍五萬,攏共十萬,這是目前可用之人,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皇帝的話像是機關槍子彈一樣噠噠的掃出,讓眾人蒙了,昨日不是還說二十萬,今日怎的又成了三十萬了。
張甫之率先走出,說道:“禁軍和皇城守軍乃是最後底線,不可多動,無論何人出征,禁軍隻可抽調三萬,皇城守軍隻可抽調三萬,其餘的當留作最後的保障。”
皇帝點了點頭,諸多官僚卻不滿了,六萬人去對抗三十萬,這不是找死嘛。皇帝不在乎百官的情緒,就問道:“諸位愛卿,誰願統帥這六萬軍隊禦敵。”
百官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敢說話。
蕭成渝知道結果昨日已經定下,正準備出列,誰知張甫之直接跪在地上,說道:“啟奏聖上,老臣食君祿,自當為國分憂。值此危難之際,臣願領軍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