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青麵閻王(1 / 2)

對於很多人來說,覺得最大的事情便是江南道朱明稱帝的事情,對於接近皇家的人來說,便是這兩日傳來的消息,三老餘滄海身死。

這個消息非常隱秘,知道這則消息的張甫之哭著仰天長笑。他年幼時曾於江南道求學,雖說拜於祁連山門下,但餘滄海也有傳道受業之恩。

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所以張甫之該哭。

餘滄海乃是兵法大家,就是秦朗還在,都不敢說能夠在用兵一道上勝過這位老前輩,現在,這位大梁碩果僅存的軍神莫名其妙的死了,江南道,將會少死很多人。

少死人,張甫之怎能不開心。

顧之章不似張甫之這般快意恩仇,他的愁緒,像是秋日的寒意一般,不是很明顯,但是冷在骨子裏,又像是塞外吹來的那股子邪風,打著圈兒,頭咬尾,很難斷絕。

顧留芳來到了顧府書房,看到了顧之章呆呆的坐在貂皮靠墊上的太師椅上怔怔的出神。

顧留芳歎了一口氣,敲了敲門。

顧之章抬頭,見到是顧留芳。他想擠出一抹笑容,但是終究沒有笑出來,臉部扭曲著,比哭還難看。

“您還在憂慮江南的事情?”

顧之章將癱倒在太師椅上的身子微微的擺正,說道:“江南道事情確實重大,但卻是六部該憂慮的,我擔憂的是朝中的事情。”

顧之章又說:“先前隻覺得聖上和娘娘討厭那胖子,我等行事也全無顧忌,相王自打在朝中擠兌走了張甫之,便低調的很。張甫之最先倒台,我早有預料,隻是聖上設內閣,提拔胡世海,讓我這心裏七上八跳的。如今,江南道的局勢已然明了。我這才發現,相王的布局全在江南,老夫被他擺了一道啊。”

顧留芳安慰道:“也不盡然。畢竟,臨安城是拱手相讓的。”

顧之章低下了頭,喃喃的說道:“但願吧。”

朝會散去後,張甫之早已在勤政殿門口候著,一見蕭成渝來,連見禮都忘了,直接奔向前,著急的說道:“聖上,朝會商議的如何了?”

蕭成渝雖然看上去嚴厲,但不是斤斤計較之人,對於大學士的無禮,也沒放在心上。

他說:“還不是那樣,禦史台遇到這樣的事情,根本就派不上用場,原本該主事的兵部,腦袋不太好使,盡出些餿主意。”

張甫之順手幫蕭成渝推開中門,說道:“相王沒什麼意見?”

“這胖子倒是聰明。”蕭成渝一腳踏入門檻,然後徑直的走上九級石階,在龍椅上坐定,說道:“他主張讓胡世海坐鎮兩淮,然後昭告天下,命中原諸王領兵平定叛亂。”

張甫之沉思了一下,說道:“如今江南已失,若是朱明再拿下瓜州,與兩淮打起消耗戰,借著臨安府朝西進軍,南下沿海諸縣將岌岌可危。拿下沿海諸縣,江南道將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此時再騰出手,便是中原的危機。相王此舉,也確是高明。”

蕭成渝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那胖子無非是作秀,一來就像是大學士說的那樣,想拖中原諸王下水,削弱他們的實力;二來,是向朝廷表明忠心,畢竟他和泰山王蕭克定乃是中原諸王的主心骨,不可不避嫌;三來嘛,江南畢竟是他的大本營,讓典章的十五萬大軍全部打完,他心裏還是有些舍不得的。”

張甫之沉思了一會,說道:“哪怕是為了一己私利,但此舉有利於朝廷,臣想,還是請內閣草擬聖旨,傳到中原,請各路王爺平亂的好。”

蕭成渝搖了搖頭,“大學士此言差矣。這胖子隻是嘴上說說,但他心裏比誰都明白,朕的那些外地親戚,皆是自私自利之輩,江南和朝廷鬥,一個個坐山觀虎鬥,讓他們自己涉險,那是絕不可能的。”

張甫之頓時大怒,“都是王師,如何能夠不聽朝廷指示。”

蕭成渝臉上罩了一層冰霜,說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們這群人,心裏都明白,若是朕逼得急了,隻怕江南道的事情還沒結束,中原已經開始亂了。”

“那江南道的事情就這樣放著不管?”張甫之兩手一攤,顯得又著急又無奈。

蕭成渝笑道:“大學士稍安勿躁,不是還有相王那個胖子嘛?”

張甫之有些不解,相王既然想拉諸王下水,就表明自己不想出全力,如何能夠仰仗他。臨安城失守,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蕭成渝臉上露出了頗為玩味的神色,說道:“相王那胖子,一身肥膘,也該痩幾斤肉了。”

張甫之有些不解,蕭成渝繼續說道:“朕的宰輔,可不能太胖啊。”

張甫之一個哆嗦,然後躬身施禮,說道:“臣知道了。”

張甫之退出了勤政殿,原打算直接走到隔壁的內閣去處理政務的,後來他想了一下,繞道去了司禮監。

司禮監的太監遠遠地一見到他,就小聲叫道:“快回避,青麵閻王來了。”

司禮監近來擴大了編製,宮內的太監極速增多。這些都需要銀子,但是內務府的坐鎮總管們為了討好他,紛紛自掏腰包。加上前朝的一些老太監已經不適合在留在宮裏,宮裏瞬間多了很多長相好看的年輕小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