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別再折騰廚房裏的大師了,他們真沒您老這麼老當益壯!小心方丈發現了將我們攆出去!”
說完急急忙忙的衝出院子。
“沒長大的孩子!”笑癡無可奈何的吃著齋菜一邊嘀咕。
剛衝出去的阿寧又折了回來,將掛在牆上的竹笛抓在手上跑了出去。
笑癡無奈的看著她風風火火的背影思索道:“真是迷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堂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一個個小腦袋學著白花胡子的夫子搖頭晃腦著,阿寧靠在窗外看的著實有趣,這些小家夥怎麼就沒把腦袋晃暈呢!
這個學堂是涼山寺開的義堂,來這裏上學的都是附近窮苦老百姓家的孩子,年齡在六歲到八歲不等,阿寧到這的兩個月時間裏隔幾天就會來這裏和這些孩子玩耍。
在江湖上行走,形形色色的人物見過不少,相對於他們的艱險狡詐,快意恩仇,這些孩子就是小天使,單純的像一張白紙,和他們在一起輕鬆而又自在,某種程度上說他是孤單的,雖在江湖上認識了很多人但是很少人能給他那種溫暖,或許那就是所謂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吧!
他的嗤笑聲引來靠窗邊小孩的注意,奇怪的轉過頭來,見是寧香原本無精打采的雙眼頓時猛的發亮驚呼出聲:“寧哥哥!”
讀書聲被這聲驚叫擾斷,教室裏的孩子都興奮的看向阿寧,若不是介於上頭老夫子氣的吹胡子瞪眼的早就衝出門了。
老夫子見這些孩子已經沒有了學習的心思沒好氣的瞪了阿寧幾眼,後者尷尬的賠笑。
“課間不要玩激烈的遊戲,若是讓本夫子看到誰在上課期間睡著就罰抄三字經十遍!”
這話就等於特赦令,話音剛落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衝向門外的阿寧旁將他圍攏在中間。
“寧哥哥,今日教我們吹笛嗎,我學的可好了,我吹給你聽聽……”
“寧哥哥,講故事,講故事,孟母三遷的故事昨日我回去講於我娘聽她不知道有多開心……”
“不好不好,還是教我們折螞蚱,我找了好多以前寫過不要的紙不會浪費……”
“可是前天寧哥哥說玩老鷹抓小雞的……”
被一群小家夥嘰嘰喳喳的轟炸阿寧故作委屈的伸出自己的胳膊:“寧我的手好酸啊,有沒有誰給我捶捶啊!”
“我我我!”
隨即阿寧和一群小孩子笑鬧成一團。
“咱們今天就將我教給你們的兒歌複習一遍,還會不會唱?”
“會!”
“好,列隊!”孩子們立馬以阿寧為中心圍成一個圈站好,還真是訓練有序的樣子。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起,唱……”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呀,看哪大家一齊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跺跺腳呀,看哪大家一齊跺跺腳……”
小孩們不時的拍手跺腳,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阿寧也被著純粹的笑容所感染,隨著他們一起唱跳。
室內的老夫子看著院內玩的不亦樂乎的一群學生臉上露出笑容,停在阿寧身上的目光也柔和了下來,這孩子性子雖頑劣,卻不失為一個正氣凜然的少年。學問才華固然重要,明白做人的道理才是正理。
因為阿寧講的那些故事,最近孩子的家長紛紛來感謝他,說這些孩子最近乖巧了很多,也懂得孝順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