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曾經不得不積累下許多經驗。因為老是與上司對立,曾經五次換崗,每隔三、四個月,工作就要變換一次。
正因為這樣,我才得以積累下寶貴的資曆。從銷售到人事培訓、企劃開發、出版編輯、新的項目開發、信息開發、財務管理、係統開發,幾乎全都做過。所以,我現在工作起來便得心應手。
將我現在的工作分解開來,包括:平均要寫兩個單行本,編輯三冊,連載七篇,《日經新聞》和《每日新聞》的網上連載三篇(均為每月);隻有十天的時間去做作為本職工作的谘詢;有七天時間要去企業、大學或者商業學校去講課或是做講演;兩天時間主持研究會和學習會。除此之外,每天還要應付一些采訪之類。能輕車熟路地完成這些,多虧了二十幾歲時積累下來的寶貴經曆。
人分兩種類型:將所有經曆視為營養並加以活用的類型和雖有同樣經曆卻不加以利用的類型。其中差別,自在天壤之間。
既然已經被貶,經曆過了一切,就要把這份經曆加以利用。換句話說,一個人浪費他的資曆證明他努力不夠。因為並非真的過的很差,所以他不需要努力。
2 隻要學習,誰都可以成為與時俱進、"包打天下的工作好手"
■要做個與時俱進的人
如今的日本,景氣已經恢複,就業率也在一時之間迅猛上升。能夠去做"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無業人士)""半退休",是因為父母親有可以養家糊口的資產和工作。
然而,如果再次出現不景氣,難免不會出現父子之間爭搶工作的尷尬局麵。
職場也同泡沫經濟時期一樣,不可能存在一個可以讓人從從容容工作的環境。
很早以前開始,辦公室裏就已經開始以一個人的業績來衡量一個員工。
"我們公司還沒有開始用業績來衡量員工呢。"不能這麼糊裏糊塗過日子,有沒有開始那樣做,這些是不會大張旗鼓地宣揚的。那些業績顯著的職員受到好評、得到加級晉升,不就是用業績衡量員工的最好證明嗎?
自古就有這樣的說法:"真人不露相"。意思是說越是能力超強就越是要謙虛,實際上它也許還是一種免去後顧之憂的技巧。
但是,當今之時,就要真人露相,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它還是一種手段,能使企業更加強大,並為自己帶來擴展可能性的機會。如果在現在的公司無法辦到這一點,跳槽就可以做到。隻要是"能"者,跳槽不過是小菜一碟。
也許有人會覺得:"現在還看不到什麼前途,不可能從公司辭職吧。"但是,我有好幾個朋友在今年都已經跳槽轉行,並且一律得到升職加薪,在"能"的方麵出類拔萃。所謂"撈錢能力",真可謂千差萬別。
企業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而廣納賢才,隻要具有成為人才的能力,企業都會敞開門戶並以優厚的條件迎接你的加盟。
其中,會出現因為事業整體已經分崩離析致使整個事業部遭到裁減重組的情況。此時,那些全身心投入到事業部的工作之中,除了埋頭工作之外別無他長的人就有遭到解雇的可能。如果擁有工程管理方麵的技術,在其他的工廠依然可以發揮你的作用,不過,不會有什麼重要的職位等著你。
如此一來,與其說個人的能力如何如何,倒不如說要更加看重事業本身能否隨著時代的發展繼續存續下去,或者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選擇現在這家公司到底是不是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