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家就是你家(1 / 2)

一、我家就是你家

1983年2月,我和前妻夏竹麗合著的《革命之子》在美國出版。此書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各大日報、周刊不約而同地為《革命之子》寫書評。大小電視台、電台排隊采訪我。幾乎所有的大學,甚至許多中學都邀請我去演講。去不了的,就讓我通過學校的電教視頻和學生們交談,至於各種各樣的社會團體和組織的邀請就多得數不勝數了。我這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作家,當時就像一匹被人猛踢的脫韁野馬,拚命狂奔,累得要死。1984年年初的一天下午,我接到出版社編輯打來的電話,說《紐約時報周日刊》的總編輯讓他轉告我,有一位商人看了我的書,通過這位總編輯在找我,沒別的,就想見我一麵。商人?我每天夠累了,有必要見這位商人嗎?何況我從來不認識商人,也從來對商人沒有興趣。“想見嗎?”我的編輯在等我回答。人家畢竟是看了我的書想見我。此念一生,我回答:“見就見吧,等你通知。”第二天上午十點,我的編輯來電話,他讓我中午十二點半去曼哈頓中城哥倫巴圓形廣場的一家法國餐廳和這位商人共進午餐。他說,這家法國餐廳就在這位商人的辦公樓下,餐廳最裏麵有一個包廂是這位商人專用的,進去時告訴領位先生,說你是喬治·索羅斯先生的客人就可以了。

這麼快!我心裏猶豫了一下,但還是答應了。我成名後買的第一套西裝還在幹洗店。穿什麼呢?我想,無所謂,不就是一頓飯嘛。於是,我上著深藍色的毛式製服,下配一條的確涼灰長褲,腳上穿了雙中國士兵的綠膠鞋,背上我最喜歡的黃挎包,上麵還繡了紅色的毛主席頭像和“為人民服務”幾個字,就這樣出門了。

十二點半,我準時到了法國餐廳,對領位先生報了喬治·索羅斯先生的名字。對方驚訝地上下打量我,馬上滿臉堆笑點點頭,把我引到了商人的包廂。

“我是喬治·索羅斯,很高興見到你。”眼前的這位商人笑著對我說,伸過手來,緊緊握住我的手,堅定有力地搖了幾下。

我的第一印象覺得他不是商人。他中等身材,頭發灰白,和顏悅色,戴著一副精致的眼鏡,身著一套棕色英國人字呢西裝,淺藍色襯衣配了一條暗紅色的領帶,整個人看上去像是一位教授。還沒等我答話,他又用手拍拍我的肩膀,笑著問:“梁,你的腳還痛嗎?”瞬間,我已經忘了初次見麵時,應該說的問好和自我介紹,渾身就像被春風沐浴,馬上和這位和藹的商人坐下來促膝談心了。

還是索羅斯先說:“我看到你書中描寫少年時,在農村的那段生活特別有同感。你摔壞了腳,就缺四分錢,不能去醫治。我年輕時在鐵路上打工,讓木箱砸斷了腿,也是沒錢去治。”

“我的腳現在一到陰雨天還有點痛。”我說。刹那間,我感動了。

索羅斯對我微笑地眨了一下眼睛,說:“痛點好,它會總是提醒你過去的事。”

接下來,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談《革命之子》。出乎我的意料,索羅斯不僅從頭到尾看了我的書,而且對其中的許多細節非常熟悉。我甚至覺得,他在談書時流露出來的興奮和感觸,就好像他自己在我過去的人生路上走了一趟。

《革命之子》是我和夏竹麗那時剛剛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寫我在“文化大革命”中長大成人的親身經曆;第二部分講了我們兩人扣人心弦的跨國愛情故事;第三部分是對中國人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與過去訣別的辛辣分析。那時,西方很多人好奇,急於了解封閉而神秘的中國,這本革命加愛情的書一時成為暢銷書,影響很大,怪不得大忙人索羅斯都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你先吃點東西,你吃,我來說說我的‘革命之子’。”見我思忖不動,索羅斯笑著幽了我一默。

我都快餓死了,一看表,已經是下午兩點。

我狼吞虎咽地吃著,除了紅酒沒碰,桌上的東西幾乎都被我一掃而光。索羅斯一邊笑嘻嘻地看著我吃,一邊把自己青少年時期的一些故事對我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