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民間驗方。

材料 菟絲子150g,茯苓100g,蓮子肉60g。

製作方法 將上述3味藥材共研為細末,用黃酒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梧桐子直徑為5~6mm),每次服30~50丸。

Beauty 要點:

天然自製美顏品之膚色暗沉篇(1)

從古至今,文人雅士對美麗女子的描寫從來都是最樂意為之也最不吝讚美之詞的。從《詩經·衛風·碩人》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白居易《長恨歌》中形容楊玉環的“溫泉水滑洗凝脂”,再到蘇軾《洞仙歌》中的“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無不引發人們對美女的種種想象。而在這些華麗詞藻修飾下的佳人無疑都有這樣一個共同點:肌膚晶瑩剔透,白皙潔淨。因此,一個人能否嬌俏動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如雪的肌膚是必不可少的。

五髒是產生氣血津液的源泉,容顏則是反映五髒功能狀態的一麵鏡子。所謂“有諸內者,必行於外”。女人麵色萎黃無光澤,肌膚粗糙,斑點叢生或皺紋累累,往往源於五髒功能失調。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其華在麵。”心血旺盛,血脈充盈通暢,則麵部光澤紅潤;反之,心血虛弱,心氣不足,則血液流通無力,皮膚得不到心血的滋養,麵色就會出現異常。因此,要想讓自己麵部榮潤,光彩照人,必須從安撫心、肺、脾、肝、腎五髒做起。

唐代名伶龐三娘,直到中年仍神采飛揚,風姿不減,皮膚嫩白如同妙齡少女一般,就是源於她經常使用的一個方子——龐三娘美容方。這個方子以珍珠粉、雲母石粉、綠豆粉、冰片等為原料配製而成,其中的綠豆粉就是調五髒的良方。

豆類,因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和生物類黃酮而享有“植物肉”“綠色的乳牛”等美譽。豆類還是唯一能與動物性食物相媲美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中醫講求五色配五髒:紅豆入心,具補血利水功效;綠豆入肝,具清肝熱解毒功效;黃豆入脾胃,具改善腸胃通便的功效;黑豆入腎,具加強腎髒功能及通便作用;綠豆含有豐富的鈣、鐵、磷及賴氨酸,可補充新陳代謝中消耗的營養,亦有清熱解毒、健胃止渴、去肝火的作用。《黃帝內經》說肝主藏血,是指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液的功能。肝主藏血功能正常,血液清潔,營養豐富,充足的血液通達於麵部,則麵部紅潤,無瑕亮白,時刻綻放無瑕白皙的迷人光輝。

玉容西施散

□ 祛風潤膚,通絡香肌,令麵色如玉

出處 《醫部全錄》。

材料 豆粉60g,白芷、白及、白蘞、 白僵蠶、白附子、天花粉各30g,甘鬆、山柰、茅香各15g,零陵香、防風、槁本各6g,肥皂莢2錠。

製作方法 將上述藥物研為細末,調勻,每天洗麵時用之。

Beauty 要點:

在曆代醫家治療黧黑斑的外用方藥中,洗麵藥及麵膏、麵脂的製作大多以祛風散寒,兼有美白效用的藥物為主藥,特別以白芷、白僵蠶、白附子、防風為代表。其中白芷曆來被視為中醫美容要藥,《神農本草經》稱白芷“長肌膚,潤澤顏色,可作麵脂”。《日華子本草》稱其“止痛生肌,去麵皮幹疵瑕”。皮幹者,雀斑也。《滇南本草》稱其“祛皮膚遊走之風”。白僵蠶為美容常用藥,眾多醫籍中明確提出了其消除黧黑斑的功效。《神農本草經》稱其“滅黑皮幹,令人麵色好”,《千金翼方》記載白僵蠶“減黑皮幹”,《本草經疏》中說:“肺主皮毛,而風邪客之,則麵色不光潤,白僵蠶辛溫入肺,去皮膚諸風,故能滅黑皮幹及諸瘡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