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所研究的都是理想博弈,其研究結果對現實博弈是可以有一定的啟發作用的,但由於忽略了競局方的個性,其結論與現實博弈還有相當距離。這就是博弈論為什麼至今仍然隻是限於學術研究,不被現實博弈中的廣大參與者所接受的原因。理想博弈中參與者是不會犯錯誤的,而現實博弈中參與者會犯錯誤,在現實中參與者的一個錯誤就可完全改變競局態勢。所以,很多博弈按理想博弈來看是勝負已分,根本沒有必要再玩,但在現實中這些競局仍將繼續玩下去,而且勝負還不一定。
理想博弈的參與者都是理想人,理想人是根據明確的利益原則行為的,其行為可以根據利益原則來預測。利益僅與博弈規則有關,所以理想博弈隻需研究競局的規律而無需研究具體的人。現實博弈的參與者都是現實人,現實人常常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按照利益原則去行為,按理想博弈的研究此時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因為競局的演化將是不確定的。◥思◥兔◥網◥
那麼,現實博弈該按怎樣的思路來計算呢?在理想博弈中,決定自己的每一招要分兩步計算,第一步,根據利益最大原則確定對手對我這一招將采取什麼對策,而形成彼我雙方的策略組合,在這種策略組合下我的得分是我這一招的得分;第二步,根據我每一招的得分選出得分最高的一個作為我的決定。現實博弈與此差異在第一步,在確定對手會選哪一招時,不假定對手按利益最大原則來計算,而是認為對手會按某種規律來選擇對策,並按照這樣的選擇來確定最後的策略組合,據此計算自己每一招的得分。一般而言,心理規律是概率性的,在計算自己每招的得分時,要綜合考慮對手幾種可能對策下的綜合成績,即用對手出某一招的概率對相應的策略組合得分進行加權,來確定自己每一招的得分。
正確確定對手將采取什麼對策是現實博弈計算的關鍵,如果估計對了,那麼一般總可以得到比理想博弈更高的得分;反之,如果估計錯了,則成績會比按理想博弈出招差。要分析對手將出什麼招就要研究對手的心理。人的心理活動是有共性的,這種共性可以被研究和利用。按規律出招不符合利益最大原則,是在犯錯誤,從這個角度講,現實博弈的思路是在研究對手犯錯誤的規律性和怎樣利用對手的錯誤。
形象的說,這和人類在對動物界的競局采取的策略一樣。生存競爭也是一個現實博弈的例子,可以想象幾十萬年前人類的遠祖剛剛出現在地球上的時候,人、狗、馬、豬和其他動物都是動物界的成員,大家是平等的,但是經過幾十萬年的演化,人成了地球的統治者,而其他動物或則成為家畜或則數量稀少。何以如此呢?並不是因為人的體力比其他動物強,關鍵問題在於人有發達的智力,所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人能掌握動物的習性而利用之,而動物做不到。所謂動物的習性就是動物行為的規律性,所謂人性就是人的習性,人能抓住動物行為的規律性而利用之,而動物沒有能力認識人的規律性,因為動物的智力遠比人低下。人類在生存競爭中就是靠了其它動物的弱智而取勝的,也就是說人類在一場現實博弈中取勝了,而作為理想博弈,人類本來是沒有機會成功的。如果設想動物也象人一樣聰明,那麼人類在體力上的劣勢將使人類在生存競爭中失敗,更不可能成為地球的統治者了。
所以,現實博弈的計算思路是在理想博弈的基礎上進而研究對手的行為規律,這樣就有了更多可研究的規律,有了更大的研究空間。比如,猜幣博弈,從理想博弈的角度已經沒有什麼可玩的了,但從現實博弈的角度仍然可以玩下去,而且可以分出水平高低。有的人善於抓住對手出幣的規律性,水平較高,有的人反應遲鈍,水平低。股市也是如此,隨機漫步理論已經從理論上論證股市中沒有必贏的方法,人們能夠指望的隻是一個平局,作為理想博弈結論已經出來了,大家可以不必再玩下去了。隻要人們繼續參與股市競局,那麼就必然是在進行一場現實博弈,必須按照現實博弈的思路考慮問題。博弈論必須從理想博弈的研究進展到對現實博弈的研究,才能對股市操作有更大的指導意義。
現實博弈的理論基礎是心理學,而且是一種和理論心理學研究有很大區別的應用心理學,可名之為博弈心理學。在兵法中和各類江湖人物(包括傳統的看相、算命、魔術、賭博人物和現代的傳銷商)的經驗中包含了大量這種心理學的經驗知識。兵法的總結從春秋戰國時代就已開始,其代表作是《孫子兵法》;江湖術的總結在同一時代也出現了,其代表作是《鬼穀子》,蘇秦、張儀等縱橫家是應用此術的代表。江湖術專門研究怎樣發現和利用人的特點達到自己的目的,本質上是帶有惡意的,為正直人士所不恥,故登不得大雅之堂,如《鬼穀子》在古代就被斥為"蛇鼠小人之謀"。但現實博弈的需求是這類文化存在的社會基礎,由於有這個基礎所以它能一直綿延不絕。
參與現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