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餘程萬:《 喋血孤城 》背後的曆史真相(1 / 3)

8.餘程萬:《 喋血孤城 》背後的曆史真相

餘程萬:《 喋血孤城 》背後的曆史真相

呂良偉主演的大片《喋血孤城》,牽出了六十多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常德保衛戰,也引來網上網下一片熱議——

常德之戰意義何在?餘程萬到底是棄城逃跑還是忠勇抗敵?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違令突圍,是保存火種的明智,還是貪生怕死的逃避?他是值得崇仰的英雄還是應該鄙視的懦夫?

不成功,便成仁。這是蔣介石對部下的要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對英雄的理解。

爭議從常德會戰剛剛結束就開始了。

為什麼要被審判?

保衛常德的中國軍隊,是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

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以八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的四萬之寇,孤軍奮戰16個晝夜,僅剩師長餘程萬率200餘人突圍(包括兩名美國記者,其中就有著名的愛潑斯坦),幾乎全軍陣亡!同時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敵人在常德城郊丟下了上萬具屍體,大傷元氣。

作家張恨水據此寫成長篇小說《虎賁萬歲》,而在電影《喋血孤城》的人物設置和情節中,也不難找出這部小說的影子。

戰後,蔣介石聞知常德失守,餘程萬擅離陣地,震怒之下,下令將其撤職、扣押,送交軍法處審判,並揚言要將他判處死刑!餘程萬被押解重慶。

消息傳出,常德民眾群情激昂,六萬多人簽名作保,求免餘程萬一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74軍軍長王耀武也出麵求情,57師的殘部更是感到奇冤難辯:指揮官竭盡全力守城了,為什麼還要被處罰?

最終,餘程萬被判服刑兩年了事。刑期未滿,王耀武再向軍法處說情,將餘保出,在第24集團軍服役,漸升至第26軍軍長。

餘程萬冤不冤?

說冤,也不冤。

戰前,蔣介石就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守住常德,駐軍須與城共存亡。”並一再要求“不成功,便成仁”。這命令的背後,是犧牲57師以纏住日軍主力的決心。而餘程萬當即複電:“保衛常德,本師官兵,極感光榮,均抱與常德共存亡之決心……”

餘程萬常訓誡部屬:“軍人之職為國守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大戰前夕,他發表57師保衛常德文告:“各級官兵應有堅定的決心,應該認清生與死的界限。假如我們是為了保衛常德,爭取國家民族獨立自由而死,這死比生更有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曆史上留下名字,就是我們父母、妻子,也同樣沾到光榮……總之,有虎賁存在,常德一定存在。”

要求部屬為國赴死大義凜然,為何最終主帥獨活?這是後來他遭到詬病的主要原因。

說不冤,當然冤!

在艱苦卓絕的抗戰史上,由於武器裝備懸殊,麵對大規模進犯,當時中國軍隊能在一個中級城市堅守5天已很困難,而74師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堅守了16個日夜,這本身已經是奇跡!戰後的常德城,從東門直接就可看到西門,餘程萬率領74師的確已經做到了與常德共存亡。部隊已經打完,常德已成廢墟。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第七十四軍萬歲……”

這是餘程萬發給司令長官孫連仲的最後電文。當時,城內大火蔽天,日軍已經從各方衝入城內,餘程萬自己也拿起槍,率殘部死據城西南一隅,與日軍拉鋸搏鬥。

守城主官已經盡到了一切力量,57師官兵也已經盡到了全部責任。

餘程萬所欠的,隻是一死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從執行命令完成使命的軍事角度,還是從為57師保留一點火種的情感角度,餘程萬的突圍決定都無可非議!

餘程萬是什麼人?

這位大名鼎鼎、飽受非議的抗日名將,是廣東台山人。1902年5月24日,出生在廣東台山縣荻海區光大鄉的漲村,一個百十餘戶人家的小村莊。

在國民黨軍隊中,餘程萬堪稱文武全才。他家境富裕,早年受過良好教育,畢業於番禺師範學校。番禺師範學校就位於現在廣州中山四路的番禺學宮,即後來毛澤東主辦的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所在地。畢業後,他就在附近的番禺高等小學校任教。

1924年,他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成為軍校中為數不多的有大專文憑的學生。因他的學識和老練,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為黃埔學生中第二個晉升將官的人(第一位是海軍局代理局長兼中山艦艦長共產黨人李之龍),當時年僅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