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段(2 / 3)

和華森約好時間之後,顧辰便詳細看起了劇本。可惜華森給的劇本還隻是一個大綱,似乎還有很多細節都沒有確定下來。故事的劇情講述的是青梅竹馬的男女同學最後卻各奔東西,然後各自有了各自的幸福。故事裏的友情與愛情都描述得非常到位,讓人不由得懷念起青蔥美好的少年時光。劇本大綱並不厚,十幾分鍾便看完了故事大概。這個故事讓顧辰想起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個透著小清新味道的校園愛情故事。在那一世裏,顧辰非常欣賞台灣的那些電影工作者們,雖然台灣電影的沒落導致整個華語片市場幾乎沒有台灣電影的聲音。但是台灣的電影工作者卻始終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園,製作出一部又一部並不那麼商業的電影,感動著兩岸三地的觀眾們。相較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華森的電影有些偏類型化了。當然,類型片其實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拍攝體製。類型片幾乎是教科書式地告訴你,電影應該拍攝多長時間,需要多少個主要角色,片中需要製造幾個高.潮,每個高.潮需要在什麼時候出現……這樣不好麼?怎麼可能!想想美國好萊塢的商業類型片吧,幾乎讓別國的電影無法喘熄。但是看多了這樣的類型片,你會記得那些導演麼?連堂堂的邁克爾·貝都被影迷嘲諷為“賣拷貝”,你就知道這些類型片成就的隻是製片公司,而不是導演本人。華森沒有任何拍攝經曆,為了安全起見,自然選擇了類型片的拍攝方法。因為這樣的電影無論最後結果多麼糟糕,至少還是一部可以去電影院看看的爆米花電影。如果導演的性格太強烈了,那麼這部電影的風格將非常的導演化,成功了,你就是斯皮爾伯格;失敗了,你的電影就隻能去錄像帶市場尋求一點安慰了。

不過顧辰的野心自然不會允許華森隻拍攝一部類型片,他更希望這部電影有更多屬於自己的風格存在。當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個值得借鑒的例子,可是完全翻拍則無疑會讓觀眾沒有那麼強烈的代入感。不過,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還是值得參考,唯一需要的做的工作就是讓電影更加符合那個時代的背景。於是顧辰開始根據華森的故事大綱,對劇本進行了修正。其實顧辰在沒有人的時候都會嚐試寫一些劇本,畢竟這個時空沒有那個時空的經典大片,這讓顧辰覺得遺憾,因此他決定將一些經典的電影寫成劇本交給別人去拍攝。他的筆記本裏現在已經有了《聞香識女人》、《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和《勇闖奪命島》四部成型的劇本。他正在需求機會,讓值得信賴的導演去拍攝這些電影。

當顧辰的劇本大綱快要完成的時候,天晴真滿頭大汗地趕了回來。在天晴的EP失敗之後,天晴暫時被公司雪藏了。但是在顧辰的要求下,天晴還是非常“厚顏無恥”地跟著試訓生參加各種舞蹈培訓。不過鑒於天晴的基本功已經紮實,顧辰隻是點名讓天晴去練習街舞和節奏布魯斯唱腔,同時也要求天晴將自己的體格練起來。十六歲的天晴雖然還是處於發育階段,但是體型明顯偏瘦了許多。偏瘦就意味著肺活量和共鳴腔跟不上去,那麼聲音就會單薄,唱出來的也隻能是一些口水歌了。何況現在整個華夏國的男子偶像實在是太多了,人人都是臉色蒼白的花美男,顧辰想讓天晴的膚色更健康一些。雖然奶油男吸引很多女生,可是體育男也是不少女生的心頭好。所以除了常規的體型訓練之外,顧辰還要求天晴去附近的高中打打籃球。一方麵是為了天晴的身高,另一方麵則是希望天晴的體型更硬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