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段(3 / 3)

“當然。”顧辰自然曉得華森也有他的尊嚴。在接洽華森之前,他也略微打聽過華森的經曆。其實按照華森的水平和資曆,他完全可以在彩虹電影公司當一個導演,可是他缺選擇了獨立製片。雖然彩虹電影公司資助了一部分拍攝費用,但是更大的費用空洞需要他去想辦法。華森的拍攝風格還是受到了彩虹電影的影響,清新的藝術電影風格。這也就是為什麼顧辰願意和華森合作拍攝一部屬於這個時空版本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華導演不要誤會我,我不是來和你爭奪影片主導權的。您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擁有最後的剪輯權,這是一定的。我之所以選擇您的作品,是因為您的作品讓我想起了我以前隨手塗鴉的一個故事。我發現將您的故事和我的故事糅合之後,居然有了一個更加有趣的故事。——我將這個新故事寫下來了,不如華導演先看看如何?”

華森接過了劇本,他對顧辰的解釋還是比較滿意的。他翻看了顧辰給自己的劇本,翻了一頁之後,他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相較於自己的版本,顧辰提供的故事更加完備。從高中延續到大學,再到畢業工作,整個故事的時間長度就有了保證;而且除了男女主角之外,配角的描寫也非常出色;故事裏原本是依靠淡淡的少年少女的曖昧來維係故事發展,但是在這個劇本裏,還有友誼,還有悵然若失,還有對自己青春的深深悼念……華森抬起頭,看著眼前這個還未滿二十歲的年輕人,他不由得想起彩虹電影一位資深前輩黎湘漓的一句名言,拍電影這種事情有時還是要看天賦的。很顯然,這個叫顧辰的人很具有天賦。他能夠將劇本的情感描寫得如此生動,更重要的是他製造了一個很明顯的消費點。這部電影顯然是為了那些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的男男女女們一個憑吊自己青春的地方,同時也為年輕男女提供一個約會看電影的故事。雖然文藝片導演總是嘲笑商業片導演是為了煽情而煽情,可是這個劇本不僅沒有煽情,所有的情感都仿佛流水一般汩汩地流出來,那麼自然。可是它卻在不經意間就能觸碰到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讓人內心積累的情感因此被催發出來。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有它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