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南宗外傳
南派禪宗早在唐代中期時就已傳入東南亞。明末清初,禪宗曹洞宗第二十九世石濂大汕在越南傳教,信眾二千餘人,得阮氏王朝禮敬,獲贈金帛甚多。大汕有詩詠:“盧祖歸庾嶺,宗風日向南。”“大鑒當年庾嶺回,於今吾道又南開。”
佛教本源於印度,但在後來的發展中衰落,竟致印度僧人到中國來求佛法。在六祖的法嗣中,就有印度的僧人。《傳法正宗記》載:“大鑒所出法嗣,凡四十三人:其一曰西印度成堀多三藏者”。
公元8世紀,朝鮮僧人信行入唐從普寂門人誌空學禪法,後將北派禪宗傳入朝鮮。
9世紀,朝鮮僧人道義師從南宗禪師智藏,並將南宗帶回國,成為朝鮮禪宗主流。
12世紀,日本僧人榮西從臨濟宗黃龍派虛庵懷敞學法,將臨濟宗傳入日本,曾相當盛行,對日本文化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18世紀初,日本僧人道元受法於曹洞宗係如淨,後將曹洞宗傳入日本。日本曹洞宗尊中國浙江天童寺為祖庭。禪宗在日本演變至今,仍相當盛行。據日本文部省1991年的不完全統計,全日本共有禪宗寺院21041所,禪宗信眾近90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六祖壇經》、《禪宗之源》等禪學著作的英譯本刊行流布,使禪宗走向了西方世界。《六祖壇經》還有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等譯本,使禪學在歐美國家英、德、法、美等國發展起來,南派禪宗義理與修行禪定方法逐漸為西方各國人民所認識和接受,一批禪學團體相繼出現,他們建立了許多禪定和靜坐中心,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和定期集會。形成了一股“禪宗熱”。據說有位中國畫家在巴黎留學,因頗通中國畫理而被視為權威。法國一位老年印象派名畫家拿了《六祖壇經》向他請教,他直言相告不曾學過。老畫家驚道:“你們中國有這麼好的繪畫理論你都不學,跑來法國想學什麼呢?”這則故事反映出《六祖壇經》已在西方學者中廣為流傳,其禪學思想亦為學界所接受。
西方接受禪學的人,除一般民眾外,還有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他們希望用蘊含東方恬靜達觀精神的禪宗義理引導人們回歸人性和自然;也有心理學家和精神病理學家把禪理作為調節心理和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之一。
南派禪宗為惠能創立,發源於嶺南,盛傳於全國,流行於亞洲及歐美各國,對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著廣泛、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這是嶺南的光榮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