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人體複原工程 第七章病由心生(1 / 3)

第四篇人體複原工程 第七章病由心生

現代醫學有生理學和心理學之分,生理學又分成許多學科,如內科、外科、心髒科、腸胃科、泌尿科……醫生之中也有生理醫生和心理醫生之分。生理醫生又分成內科醫生、外科醫生等等,各科隻管本科的疾病,稱為專科醫師。例如,心髒科醫生不管腸胃科的疾病。

中醫理論不但生理方麵不分科,心理和生理也是一體的,是互相影響而且不能分科的。

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腎主恐。這是中醫對於五種主要情緒和五髒之間關係的陳述。也就是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而怒傷肝,肝傷了人更容易怒。多數情緒都很容易進入這種惡性循環圈。

開始時可能偶爾發怒,隨著“怒傷肝”肝火愈傷愈旺後,發怒的頻率愈來愈高,本來一星期一次,慢慢的進展到兩三天一次,最終演變成每天發怒,甚至經常處於怒氣充盈的狀態。這樣的人是無時無刻不在“傷肝”,這時得肝癌的機會就很大了。實際上怒和急都會傷肝,得肝癌的人不是很容易發怒,就是性子很急。

脾主思,思的情緒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牛角尖,而且還時時記掛著不愉快的事。開始時隻是略有這種傾向,偶爾鑽牛角尖、生悶氣。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愈來愈嚴重。最終發展成天天甚至時時都在鑽牛角尖、生悶氣,這時就有很高的機會演變成胃癌。

每一種情緒都會發展成這種惡性循環圈,而形成一個人強烈的情緒特征,俗稱為習性。大多數重病症患者,都有很重的特定習性,就算找到了正確的生理調養方法,也隻能略為提升人體的能量,其功效難以和特定習性所造成的傷害相抗衡。

情緒所造成內髒的傷害,在相當長的時間,身體並不會有不適的感覺,隻在氣色或外觀上有些微的變化。情緒上的變化,由於是漸進式的,自己和周圍的人不太容易發現。現有的健康檢查手段,並不檢查這種性格上的問題。情緒所造成的生理傷害,通常都必須到非常嚴重時才會被檢查出來。

身體在很長的時間裏,不斷在調養和情緒傷害所形成的拉鋸戰中度過,除非患者改變了習性,減少生氣的頻率,否則再好的調養手段都注定失敗。幾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如此,患者必定在生活中執著於某種特定的習性,不斷地在身體同一個髒腑造成傷害而不自知。

一個朋友婚姻不幸福,她全心愛著丈夫,到了完全沒有自我的程度。丈夫卻始終外遇不斷,她仍然全心地愛著丈夫。當她談到這裏,我腦中浮現出“這個人大概得了子宮方麵的疾病”,但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隻是問她得了什麼病?她說得了癌症,我立刻又問她,是不是子宮癌,果然猜對了。從性格推斷疾病,大多數都很準確。

長期觀察各種慢性病患者,發現幾乎每一種病人都有一定的性格傾向,可以說“什麼樣的性格生什麼樣的病”。在這個例子裏,一個完全忽略了自我的人,最可能得的重病是大腸癌和子宮癌。她最大的憤怒來源是她的性伴侶,生病的部位就會在和性有關的生殖器官上。因此,我排除大腸癌直接推斷到子宮癌。

佛經裏說:這個世界由心所造。這句話用在慢性病上確實如此,大多數的慢性病都和情緒有密切的關係,都是自己的心創造出來的。

生氣的機製

生氣的機製——生氣是許多人創造疾病的另一種方式

從中醫的概念,人體的各種情緒都是從心所發出,怒氣也不例外。怒氣產生的負能量會從“心”經由相克的途徑,往其他髒腑發展。“心屬火,肺屬金,火克金”。怒氣的負能量會從心轉到肺,如果停留在肺,將會造成嚴重的肺積水,很容易致命。在重症病房裏,常常有患者一生氣,第二天就由於嚴重的肺積水而造成心肺衰竭,導致死亡。這種情形很可能是怒氣的負能量無法轉移至肝髒,而直接由肺來承受,才造成肺積水。也就是這種情形的患者,很可能是被氣死的。當家中有重病患者時,家屬應明了患者的憤怒是具有致命的危險,應該極力避免。

生氣產生的負能量,根據不同的生氣方式,造成不同器官的傷害。正常的情形,如果血氣能量充裕,身體會將負能量進一步往下一個髒腑轉移。“肺屬金,肝屬木,金克木”,怒氣的負能量會循著相克的途徑轉移到肝髒,肝髒是人體再生能力最強的器官,足以承受怒氣的負能量所造成的傷害。因此,當怒氣發作時,肝就成為最終負能量著落的器官。

有些人的怒氣並不發作,而是隱忍下來,也就是生悶氣,這時怒氣的負能量又循著相克的邏輯往下一個髒腑轉移。“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隱忍的怒氣會進一步轉移到脾胃,這時有兩種可能的發展方向。

血氣能量很充足的人,會由脾髒承受怒氣的負能量,使人體產生許多白血球。過多的白血球會攻擊本來就存在於腸胃的細菌,造成高燒不退。如果血氣很高,則可能突然間增加數萬至數十萬白血球。許多被醫生判定為白血球過多症的人,可能隻是生了悶氣而已。從中醫的血氣能量觀點,血氣不夠高的人,沒有能力在短期間產生大量的白血球。大多數這種疾病都出現在本來身體非常強健的年輕人,或血氣很高的兒童身上,說明這種推論的可能性。

這種隱忍怒氣的行為,對於血氣不太高的人,脾髒沒有能力承受,轉而由相應的腑(胃)來承受,這時就很容易形成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一如所有的情緒都會進入不斷惡化的惡性循環,這種隱忍怒氣的行為逐漸成為習慣之後,最終就很容易演變成胃癌。大多數的胃癌患者,其性格上的特征就是經常生悶氣,而且久久不能忘懷。

另有一種怒氣,既不發作,也不隱忍,而是忽略。在怒氣從心轉到肺之後即消失了。這些怒氣是由與肺相應的大腸所吸收,這種情形則很容易形成便秘。

癌症患者的調養,常常無法克服的問題,是如何改正患者的這種習性。生理上的治療,主要為了爭取足夠的時間讓患者有機會改正習性。

如何減少怒氣的傷害

生氣發作了傷肝,隱忍了傷脾胃,忽略了傷大腸,血氣太低時還會造成致命的肺積水。似乎隻要怒氣產生了,就無從避免對身體的傷害。可是人總有七情六欲,不可能不生氣。最好我們能了解自己生氣的模式,就能找出減少生氣傷害的方法。

想象我們胸中有許多怒氣的小瓶子,每一個瓶子對應著我們周圍的一個人,我們經常生氣的對象,多數是和自己非常親近的人。當我們對某一個人有什麼不滿意,可是又不好意思明說時,就把這點不滿意放進了對應這個人的瓶子裏。今天放一點,明天又放一點,有一天瓶子放滿了,又出現了一件不滿意的小事,可是瓶子已經滿了。這時你的情緒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於是怒氣就發作了。這時不是隻把最後的那點不滿發作出來,而是把長期點點滴滴放進瓶子裏的怒氣,一股腦地全倒了出來。對方這時常常會出現一臉的茫然,心想:“又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以前這種事又不是沒出現過,怎麼生這麼大的氣”。我們自己則常常在脾氣發作到一半時,已經不記得今天生氣的真正原因,隻覺得這個人太可惡了。

這是大多數人生氣的模式,多數情形怒氣的發作都是這種“零存整付”的模式。中國人的儒家思想,教導人們溫、良、恭、儉、讓,忍讓成為美德的一種。人和人相處,總會發生摩擦,大多數的中國人從小就被教導要把許多小的不滿隱藏起來,“這怎麼好意思說,算了!”是許多人經常在心裏嘀咕的。

其實許多小不滿,隻要適當地溝通,最多小吵兩句,就能化解。這種小吵的爭執,對肝的傷害會比真正的大怒小得多。充分地溝通,就會把瓶子裏的小不滿倒掉了。學習不再累積不滿,是避免生氣造成傷害的最好方法。

工作場所和家庭是大多數人最容易產生怒氣的地方,這兩個地方的對象都是非常熟悉和親近的人,最好大家事先溝通好,有小事就直說,建立健康的溝通環境。夫妻之間,更要建立好“床頭吵、床尾合”的默契,才能讓大家都減少許多怒氣的傷害。

當無法避免的怒氣出現後,無論是發作或隱忍或忽略,肝火都會上升,這時最好能及時的按摩肝經的太衝穴和背後膀胱經的肝俞穴,或泡泡熱水腳,疏泄肝氣。經常發怒的人,則最好天天做這些保養的工作,避免肝火的上升,不但能降低怒氣的傷害,更能減少怒氣出現的頻率。

便秘的性格

便秘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現代醫學把它歸類為生理疾病。在觀察了許多便秘患者,發現便秘也和性格有密切關係。

一個朋友帶她十四歲的女兒來找我,這個女兒長期便秘,總是三四天至一星期才上一次大號,常常要借助甘油幫助。

我問她母親:“她是不是老幺?”

母親:“是啊,這和便秘有關嗎?”

我:“是的,老麼比較容易便秘”。

在台灣,大多數家庭都隻有兩個孩子,其中老幺似乎便秘的幾率比老大來得高,每次我這麼猜很少出錯。雖然老幺常常是家裏最受寵愛的孩子,但是也是家裏意見最不受重視的孩子。大多數情形老幺表達意見時,父母和兄長都會為他的童言童語而覺得他可愛,卻不會認真地聽他說些什麼,總認為他不懂事,他的話一定不重要。

可是對於老幺幼小的心靈而言,隻覺得他真正想表達時,都沒人聽。反而說了某些話,卻引來大家開心大笑,這樣的環境變相地鼓勵他經常講些大家會笑的話。慢慢地了解了家人想聽的是什麼,就盡量的講些別人想聽的話。久而久之,他不再表達自己的意見,特別是不滿的意見更不會輕易說出來,情緒上的垃圾就開始在心裏累積。心理上的垃圾不能排除,生理上的垃圾排泄也跟著出問題。這樣的性格,我稱之為便秘的性格,心理上的便秘性格,會引發生理上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