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哲學家的解答
若平轉向眾人,開始他的長篇大論。這位年輕人在說話時似乎有一種能攫住所有人注意的魅力,他的音量適中,速度也掌握得很好。
“理論這種東西,”他說,“沒有對與錯,多少哲學家為了解釋世界提出了無數的理論,可是有些事情並不是用二元的對錯來分就可以的。今天我並不是要把雷先生、阪井先生當成費希特與黑格爾,自己扮演起叔本華的角色大肆批評你們,而是要告訴你們,我也隻不過在做一種嚐試罷了。就如齊克果所言,也許到頭來所有的哲學都隻能視為美學成就欣賞。謀殺案的真相隻有一個,但我們隔了一層玻璃的推論卻可以衍生出無限種,我們永遠無法確定何者是對的,但總是有一些會逼近真相,有一些會偏離事實。我並沒有否定你們兩位先生的理論,但你們的立論都是由一個假設產生,再導出推理,這種方法的危險在於假設本身的正確與否。雷先生由‘江先生是認錯人而留下錯誤的死前留言’的假設出發,阪井先生由‘凶手拿槍強迫死者寫下死前留言’的假設出發,兩者都是預設前提的推理,而且沒有確切證據支持;前提一旦出錯,整套推理必然崩塌。而且你們大概也太急於提出自己的推論了,有一些細微的線索反而沒有注意到。不過這也難怪,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非調查小組反而可以留意到一些瑣碎的細節。”他停了一下,再繼續說:“我要先告訴你們一件很怪異的現象,你們應該都沒有注意到。在今早發現屍體、大家都聚集在書房時,放置在房內的衣架──就在門旁邊──上麵所掛的衣服,計有三件灰色西裝、一頂鴨舌帽,這沒什麽特別;可是就在我剛才重入書房時,奇怪的事發生了,死者昨晚穿的黑色西裝突然出現在衣架上!”
眾人都一臉茫然,好像這項發現對他們而言一點意義都沒有。
“為什麽會這樣?這是死者放置的嗎?當然不可能,這件事必定發生於今早我們離開案發現場之後,那時他已經死了,他的死是無庸置疑的。”若平的目光變得非常銳利。
“就是這件西裝的突然出現,帶領我找到了凶手。”
就著這句話,所有人的注意力於此刻都集中了。
“我們先把這點擱下,來看另外一條線索,死者手中的字條。在這張字條上,我發現了兩個疑點。”^^
他把上頭畫有兩條直線的空白紙和兩支鋼筆、死者留言擺到桌上,其中一支筆還染著血。
“左邊那支筆是死者桌上的,也就是他死前用的那支筆,右邊那支沾血的,是插在他襯衫口袋的隨身鋼筆。空白紙上左邊那條直線,是用左邊那支鋼筆畫出來的;右邊那條直線,是用右邊那支鋼筆畫出來的。跟字條上筆跡比較一下,你們發現什麽了嗎?”
阪井驚呼一聲。
“墨水不同!死前留言字條是用隨身鋼筆書寫的!”
“沒錯,這正是問題所在。桌上隻有一支鋼筆,其它筆都插在筆筒內,我們可以假定這支筆支配著一切文書工作,也就是他最常用的筆;而這支筆又擺在便條簿旁,它的筆蓋是打開的,證明江先生死前正在寫東西。這正是我無法理解的地方,為什麽江先生留下死前留言時,用的不是桌上那支筆,而是他插在襯衫口袋的隨身鋼筆?就如阪井先生所推論的,以正常書寫姿態而言,江先生的右手位置從凶手開槍位置──大概是門口至書桌這一條直線的中間位置──望去,是謀殺者的視線死角,那片視野被高度不齊的書給擋住了,凶手無法看見被害者右手的動作,所以假設他要留下死前留言,最自然的方式當然是用桌上的筆──或許那時他手中還握著筆在寫東西呢──而不是抽取口袋中的筆來寫,這太不自然了。況且這一個大動作有可能不被凶手發現嗎?當然不可能。舍棄便利的第一支筆而用第二支筆來書寫死前留言,這理由我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