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頓了頓,又道:“自古以來,人間動亂周而複始,從未停止,而如今卻牽連到了超脫輪回之外的仙家,局麵已經難以收拾。”

楊戩問道:“可無論各仙家怎樣下界自尋業力,可天界仍然一絲未亂。”

悟空點頭道:“不錯,此乃玉帝之功。大天尊開辟天庭仙界時,與飛升前來的眾仙有約定,無論彼此曾有什麼仇怨,都不許在天庭私鬥。眾金仙開辟洞府自行約束與接引傳人弟子,外圍道場則由天庭巡海護法與守護神將維持清靜。”

悟空停了片刻,厲聲道:“可是天界之外,任憑仙家怎麼動亂,大天尊也管束不能。仙家小打小鬧、結仇了斷並無關係,可倘若天人之亂到了極致,譬如金仙下界互斬,天庭中靈台開辟化轉的洞府即會消失,門下傳人不知所措,依附於外圍道場的散仙無處容身。如此,便是天庭徹底崩壞,佛家所謂的末法時代,耶和華所謂的末日審判將最終到來!”

鎮元子苦笑道:“不錯,仙家成批牽連,不斷卷入,魔國一時間損毀七分之一,天庭會不會崩亂也難以推演。於此,你老哥我便想要抽身退出,於天界、佛國之外,另辟萬壽山仙境,倘若天人之亂終不可收拾,幸存的仙家也有處容身。”

路西法輕哼一聲,眉宇間也蔓延上淡淡憂色道:“不錯。西牛賀洲以西,本有數個神域並存。奧丁的北歐神域,便是因為眾神混戰而毀於一旦,無人幸存,徹底成為世間傳說。”

悟空點點頭,對鎮元子道:“鎮元大哥,還記得千年前,二郎真君、天蓬元帥、巡海大神、卷簾大將與弼馬溫,在萬壽山共立一戒之事否?”

鎮元子歎息道:“曆曆在目,怎能須臾忘卻?可如今天人之亂,當日所立那一戒早成空妄,名存實亡,豈不悲哉?”

楊戩摸了摸悟空的頭發,溫言道:“你又想立戒了?”

悟空抬頭望天,悠然道:“師父已達天竺那爛陀寺,師弟們也再證修為。等師父圓寂歸天,我等再入天庭不遲。”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二回:

真人接旨登仙處,

大聖率眾封天台

十幾年光陰,在人間亦是彈指一瞬,何況仙家。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玄奘圓寂於長安玉華宮,舍利子葬於白鹿原,大乘天歸天複位,大宏願得證。

牛魔王、蛟魔王與獼猴王陸續飛升成仙,雖說“魔王”名號不妥,卻也懶得再改稱呼。

悟空早早起來,楊戩問道:“怎生這麼猴急?”

悟空笑道:“師父與師弟要來花果山了!”

他並未著舊日穿慣的虎皮裙,卻頭戴嵌寶紫金冠,身著金滾邊鶴氅,腳蹬藕絲步雲履,寬袍大袖,紫氣騰騰,青光流轉,飄飄欲飛。竟然與他在花果山聚眾稱王,在天庭做齊天大聖的打扮有些類似。

楊戩不覺看呆了,醋道:“如此盛裝,隻為迎你師父?”

悟空促狹一笑道:“老孫曰:不可說,不可說。”

再見時,大乘天身披瓔珞,手持錫杖,不再是苦行僧模樣。天蓬元帥歸天複位,仍是緋衣赤甲、俊美無雙。沙僧再證修為,從此天界再無卷簾大將,而佛國多了一個金身羅漢。白龍馬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須,一身瑞氣,四爪祥雲,化成人形,與舊時無別,唯衣衫換了顏色。

悟空笑對大乘天道:“師父,靈山勝境是什麼模樣?”

大乘天合十道:“千經萬典,也隻是修心。隻要你見性誌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