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段(1 / 3)

,第二年任職翰林院編修。祖父覺得很惋惜,他認為我應該晚參加一屆科舉,憑我的聰明才智,狀元可能考不了,榜眼是絕對沒問題的。而且,陪太子念書此舉大有深意,聖上早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讓我這年幼的舉子陪伴太子,多半也是為太子選個心腹。大寧朝自立朝開始,選太子就立嫡不立長,太子今年十五歲,上麵有四位庶兄,對這太子之位都虎視眈眈。“那這皇後生兒子也太晚點了。”我忍不住說道。

“噤聲!”祖父異常嚴厲的嗬斥我道,“這不是你該說的。”我點了點頭,琢磨這太子年幼還真蹊蹺。

從會試到殿試,我都沒有看見阿元。等到武狀元遊街的時候,我才看見阿元坐在高頭大馬上笑的比花都燦爛。當時我就驚呆了。後來,阿元要我去茶樓喝茶,聊天的時候我才知道,阿元這小子真是有主意。他居然偷偷的參加了武舉考試,並且一舉奪魁。給他爹騙的那叫一個苦。不過,他也沒撈到好果子吃,被他爹施以家法,跪了三天祠堂又打了五鞭子,最後還是白老爺子發話了,家裏出個武狀元也不錯,這才放過他。

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我長高了不少,阿元也是,因為抽條,變得欣長,不再像以前那麼壯了,再加上皮膚恢複了以前的白皙,真是麵冠如玉,哪裏像個武狀元,簡直就是個俏生生的探花郎。我以為我這些日子長了不少了,可是跟他比起來還是低了一個頭。見了我,阿元就笑道“阿暘快跟我一樣高了。”哪有,我還是得抬起頭看他,真是鬱悶。

阿元最後被聖上留在太子身邊做護衛,而我則是陪太子讀書,兩個人倒是每天都能見麵,不過阿元很不開心,他想上戰場。先甭說目前邊疆平靜沒有戰事,就是有戰事,以他的年紀,做將軍,也太年輕了。就算真是兵法爛熟於心,布兵擺陣樣樣精通,看他年輕的樣子,就先落一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考語。其實,這話是在我知道要陪太子讀書感到鬱悶的時候祖父拿來說我的,用到阿元身上,同樣適用。

作者有話要說:求留言求收藏求打分

☆、前因後果

沒幾日,父親就上京述職。祖父把自己的書房分給我一半,讓我隨意閱讀書架上的書,更重要的是多看邸報,了解時政,有點上政治課的意思。

一日,我正在書房看最新一期的邸報。祖父下朝回來的時候,我還在津津有味的研究著,習慣性的抬頭看了一眼,給了祖父一個大大的微笑,就繼續看報紙去了。結果,祖父上去就是一個爆栗,打得我都暈了,然後,就聽見祖父的大吼“你父親在家是怎麼教你的,見了祖父不行禮你笑什麼?以後見了聖上你也笑一下就完了?都是有功名在身的人了怎麼還這麼幼稚,真不知道你爹是怎麼教你的。作為文臣,可以諫,甚至可以死諫,但是,該有的禮節你不丟啊,見了皇上不行禮,就算不怕你那些禦史,可是你不嫌他們煩嗎?”

我爹在家貌似沒時間教我。我腹誹道。其實那些禮儀我都會,行的也比誰都規範,隻是,我骨子裏實在是沒有這個意識。

“你小子記住了,該行的禮堅決不能錯,同樣,該堅持的信念不能改。作為文臣,不能無傲氣但是不能無傲骨。你倒好,離著八丈遠我就聞著你那股傲氣的味兒。”

就這樣,祖父開始給我上起了禮儀課,等到父親述職回來的時候,我已經屬於見到他,就下意識的規規矩矩的行了一個大禮,倒是給我父親嚇了一跳。估計他很好奇自己半年前還很跳脫的兒子怎麼現在就成了一個小老頭。不過,他也沒說什麼,點點頭就完了。可是,坐一邊的祖父就不樂意了,估計是覺得自己短時間內給他強化培養了這麼一個尊規守禮,異常謙遜的兒子,他都沒一點表示,太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