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段(2 / 3)

82相守

海城的陸地平麵形狀似一斜長方形,東西最大間距約九百六十裏,南北最大間距約一千一百裏;大部分屬中亞熱帶,東南部分地區屬南亞熱帶。

再加上臨海的緣故,使得海城一年最多隻有春夏秋三個季節。

所以,一開始發現冬天不冷的時候,沈王爺還有點兒不習慣,但隨即就笑哈哈了——誰也不願意裹得像是一顆球,無論走哪裏都要手裏抱著一個暖手爐啊!

隻是,雖然不用體會嚴寒了,但沈王爺還是覺得有丁點兒的可惜——要知道,以前在冬季下雪的時候,他最喜歡將冷冰冰的手指伸到阿陵的衣服裏,貼到那暖烘烘的胸膛肉上了。

而且,冬天晚上的時候,睡在阿陵事先給自己暖好的被窩裏,將冰涼涼的腳毫不客氣地讓阿陵用雙腿夾住——嘶~那真是想想都覺得暖和啊~

沈王爺完全忘記了每次當霍安陵將他的腳給捂熱乎了之後,就要用身體為代價作為“報酬”……

******

比起京城,臨海的海城的環境對沈王爺來說是一種新奇的體驗。這裏有鹹濕的海風,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也有燦爛耀眼的陽光……以及品種豐富的海鮮。

對於吃貨來說,沒有比美食更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的了。

以前的海城,雖然富裕,但大多數是靠采珍珠或者在國內販賣海魚而盈利的。隻是,海魚的味道本來就大,又很少有人懂得做海魚的技巧,所以雖然海城的富裕較為出名,卻是靠著每年隻有那麼兩三個月采珍珠撐起來的。

也因此,雖然海城富,但是在海邊小村子生活著的海民們的日子卻過得緊巴巴的。

乾隆皇帝曾經有句話——窮山惡水出刁民。雖然這句話對於他一個統治者來說很不負責任,但是,卻不能不承認,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著的人比普通人更強悍,有時候也更難對付。

之前的海上流寇也是從這附近發展起來的。

霍安陵在花了兩三個月剿滅了這些海上流寇——由於他們也算是國民了,隻要不是惡行滔天的,霍安陵都留了他們的小命——之後,就開始將其中對海和船隻行駛很有技術的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當“技術指導”。

沒錯,他要培養一支強大的海軍——除了抵禦來自海上的威脅外,還可以通過海路去尋找一下有沒有其他國家——這主要是太子的意思。雖然霍安陵很好奇太子是怎麼不像一般古代人那麼認為世界上就隻有這些陸地國家的。

隻是霍安陵也有這方麵的知識,但是他對船隻的認知隻停留在那種用鋼鐵做的船艦上,所以,他就退居二線當監督好了。

咳咳,相信墨守一定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的。

事實證明,手藝在手天下我有——至少墨守和當地的捕魚人討論出來了捕魚船的構造,再加上這個地方原來的木工匠人們,叮叮當當幾個月之後,一艘威武霸氣(?)的大型捕魚捕撈船就完工並且試水成功了。

於是,隨著深海裏的帶魚、黃花魚、鱈魚、沙丁魚、三文魚、金槍魚、海鱸、秋刀魚、海鰻、鮁魚、鯧魚、鯪魚、鳳尾魚等等漸漸出現,而由霍安陵親自做出來的茄汁帶魚、香煎帶魚、剁椒三文魚頭、清蒸三文魚、香辣鳳尾魚、鹽烤秋刀魚、蒜泥紅鯧魚、香菇蒸鱈魚、香酥鱈魚塊、香汁銀鱈魚等等做法的普遍推廣,以及後麵各種海參、海蝦、海貝殼之類逐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那些出海打漁的漁民們也漸漸富了起來。

當然,所有這一係列事物——例如開辦海鮮樓,組織船隊出海打漁並且保證漁民們五險一金什麼的——的主人,沈王爺可是賺得缽滿,笑得牙不見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