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段(1 / 3)

了一圈看這個夥計比較老實才故作苦悶的來訴苦。

果然,這個夥計是個老實心善的,他知無不言的把自己所知道的這泉州城裏的事兒都一股腦的告訴了石榴,事無巨細十分的詳盡,從知府到城南頭菜市場的殺豬的,從第一富商到路邊端個盆兒乞討的。

兩個人從中午吃完飯一直聊到天擦黑,期間石榴無數次想起身回房,都被他以言語製止,接著說下麵更加吸引眼球的話題。

最後,石榴拖著快要虛脫的耳朵去稟告方邦媛的時候,聲音都是有氣無力的。

剛才樓下那一幕看的清清楚楚的方邦媛忍不住就樂了,看了一眼不在一本正經的石榴,打趣道:“石榴,我看那個小哥還不錯,是個熱心腸的,在這個客棧裏做工也算是有個營生,你要是中意我去托人給你提親,早日嫁出去生個娃也不錯。”

“小姐,你饒了我吧,我找他是看他是個老實的,誰知道那隻是表麵啊,實際上確是個話嘮,這一下午就聽他一個人在那不停的叨叨了,我的耳朵都快磨出繭子了。”石榴聽完連連擺手。

低聲笑了下,方邦媛才正經的問了幾個問題:“他可告訴你這泉州城裏如今是否太平?知府是個昏庸的還是清明的?這裏的大戶人家多是做什麼買賣的?”

方邦媛之所以問這些就是想著既然決定在這裏安營紮寨了,就在這裏終老吧,可是又不能做吃等死,不然白瞎了老天爺賞賜的這次穿越的機會了嘛,所以得找點事兒做,去參加什麼科舉考試她想都沒想過,隻有按下心來從開始做小本買賣開始。

“那位小哥說,如今泉州的知府是個姓陳的,年過三旬,聽說不是本地人,是北平那邊的人,他平日裏也算是個體貼老百姓的,不過聽說他有一個嗜好,那就是愛好美食,這城裏的人多以經營絲綢茶葉瓷器買賣,也有一些倒騰海上來的琉璃的,大多都是從這裏運往內陸。”石榴把自己剛才聽到的信息轉達給了方邦媛。

方邦媛聽了後擰著眉毛思索了一陣子,又問她可有打聽到這宅子的事兒。

“如今泉州城裏的老百姓都被打仗的事兒鬧得逃離此地了,空的宅子倒是有一些,小姐要是置辦應該很快,我們去找個牙子問一下應該很快的。”石榴邊說邊走到方邦媛的身邊,抬起手給她捶背。

這個習慣是她七八歲的時候就養成了,以前在芳菲苑的時候人多嘴雜,她不是小姐的奴才而是整個芳菲苑裏的奴才,所以方邦媛叮囑她過不可在外人麵前表現的太過,而此刻這屋子裏隻有兩個人,而且不是那個院子裏,所以石榴就撿回來了丟了幾年的習慣。

方邦媛蹙眉任由她慢慢的給自己捶肩捶背,心裏盤算著接下來該怎麼走,第一步首先是買一處宅子,她不想裝一輩子的男人,可是以女子的身份出去做買賣可信度太小。

提到買賣,她又思索了半天,想著手裏好歹也有幾千兩銀子,即使過些年貨幣通脹也能撐過這一輩子,可是錢無論什麼時候都是越多越好。

心裏滿滿的有了主意,看天色不早了她起身帶著石榴去樓下吃飯,然後回房就安排明天的事兒,那就是找個自己住的地方。

事實證明這個時候真的很快,他們找到中間人後不費吹灰之力就買了一處三進三出的院落,那家的主人是去北平投奔做京官的遠房親戚了,托給朋友賣,一共也就不到二百兩銀子,方邦媛談好價錢交了錢拿到了地契後,心裏沒來由的是一陣陣的唏噓,這前世自己做那種腦袋掛在腰帶上的事兒也沒有混到一套房子,如今倒是很輕鬆的得了這麼大麵積的房子,而且還是永久產權的,說起來古代也有好的地方啊,而且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