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辨證學開藥方 怎樣學習《從生活學中醫叢書》
中醫博大精深,要想通過幾本書就能講全麵是不可能,可寫太多太專業的內容,勢必讓讀者很難有信心讀下去。秉著“名醫堂:中醫讓生活更健康”的信念,我結合多年行醫和講醫的經驗,將中醫的一些基礎知識溶於日常病例的分析與治療中,這樣讀者讀起來不累,也容易記憶,做到一學就會。於是就有了《從生活學中醫叢書》。
目前生活中普遍存在著“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老百姓去醫院看病難,看病貴,病難治愈。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疾病並不難治,它們需要的隻是對症下藥而已。
早在《金匱要略》、《千金方》等論著中就曾提到“病有專方”,中醫開藥方有較強的組織性、科學性和靈活性。在辨證的基礎上,按疾病的主證,根據方藥的君、臣、佐、使原則,選擇適當的藥物配伍而成,並且根據兼證對藥方加減合適的藥物,使之更能對症治療。《自己辨證學開藥方》一書將生活中常見疾病歸納整理,讓讀者一學就會給自己開藥方。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本書的分類和病名除中醫病證外,都按西醫的分類方法;有些病種雖不屬內科範疇,但內服中藥尚有一定療效,所以並不拘泥於西醫的嚴格分類。
(2)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臨床病例娓娓道來,令讀者在品味事例的同時,學到對自己有用的藥方。
(3)本書描述疾病時,將其典型症狀、西醫檢查報告等內容一一列舉,並結合中醫的病(證)名,使讀者易於掌握,以提高療效。
(4)本書治療方法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原理,以基本方為主法,根據患者具體症狀予以加減。書中加入藥方分析,使讀者了解組方的意義,學會辨證用藥;加入有針對性的中藥和方劑,以及經臨床和實驗研究證明有確切療效的中藥,便於讀者臨證活用。
《自己辨證學開藥方》一書將中西醫結合起來,把西醫的病名、病症,通過中醫的辨證施治,症狀可以完全消失,疾病得以痊愈。本書的藥方來自全國各地醫院協定處方與臨床報道,旁及單方、驗方,並結合自己臨床經驗,數者熔為一爐,組成基本方,隨證(症)加減。每證的藥方都經過編者反複篩選,力求有效、方便、便宜。
本書以通俗、易於應用、講究臨床效果為宗旨,適用於各層次醫務人員臨床應用,希望廣大讀者在應用中對本書不斷充實、提高,使其更趨完善。
為什麼選擇中藥藥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一些“富貴病”逐漸年輕化。李先生才50歲已經有輕度高血壓,他在醫院確診後,得知根據西醫的治療方法,需要長期服用化學西藥來控製血壓。
經朋友介紹,李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看中醫。我采用正規中醫藥治療,並叮囑他飲食上的注意事項。李先生治療幾個療程後,打電話告訴我,他的血壓最近都很正常,問要不要繼續吃藥。
我請他來複診,診察一番後,告訴他不用吃藥了,若以後血壓再次升高時就再吃一個療程藥。
李先生十分高興:“為什麼中醫能治好高血壓,而西醫卻要患者終身服藥來控製血壓呢?”
“中醫講究整體調治,針對高血壓的產生原因來治療。西醫用的是化學合成藥,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擴張血管,將血壓暫時降下來,但高血壓產生的病因還沒有得到根本治療,因而需要長期服藥。”
“中西醫用的藥有什麼不同呢?”
“這裏就要講到中藥和西藥的區別了。中藥與西藥的本質區別是中醫與西醫對於人類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理解,二者的基本觀念與法則是不同的。西藥多為化學合成的單一成分,多以恢複發生病理的髒器和單項指標為目的,它是針對‘病’引進‘對抗’;而中藥是以天然植物、動物、礦物等,按照一定原則組成的複方,多是恢複人體與環境或人體各髒腑間的不平衡狀況,它是將‘證’引進調整。西藥主要是以消滅‘病灶’為目的,中藥是以調整人體機能、達到‘陰平陽秘’的目的。”
“中藥與西藥的作用途徑也有差異。西藥多為化學合成的單一成分,被消化係統直接吸收,甚至通過靜脈注射等途徑進入血液循環,最後經由腎髒排出。西藥的說明書常標有‘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這就是因為藥物產生的垃圾堆積在體內,要通過肝髒、腎髒的代謝,因此容易損傷肝髒、腎髒。而中藥多是天然植物、動物、礦物等,讓脾胃選擇吸收對身體有用的成分,藥物中的無用成分則會通過腸道直接排除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