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男人婆在騎她的自行車(2 / 3)

可是男人婆也有男人婆的苦惱,就是男人真的把她當哥們兒了。是這樣也不要緊,就怕日子一久,自己就真把自己當男人了。

為什麼會有男人婆這樣的社會“奇觀”呢?

主要就是,幾千年來社會的習慣認識讓女人這個性別顯得很弱勢。有些姑娘覺得憑什麼呢?憑什麼我們就得被人看不起,憑什麼我們就不能像男人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礙?於是,就有了女權運動。

以前有部電影叫《男孩,別哭》,講一個女孩,死活不接受自己是個女的,哪怕她長得不錯。一想起自己是個女的就開始抓狂。為了不發瘋,她就把自己打扮成男孩兒的模樣,和兩個社會男青年混跡美國小鎮。當然,最後,悲劇了——發現真相的男人們瘋狂地報複了她。

唉,人的出生天生就被動。甭管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吧,他把你安排成個女人,你就別想著反抗了。你“被”出生了,接下來這輩子的任務就是保管好你的性別角色,就像保管好你的隨身財物一樣。

當然那些天生剽悍的女人就不這麼想了。逆來順受?Oh My Lady Gaga! 做不到啊!女人們一想,春哥都能登上TIME(《時代周刊》)的封麵,咱也不能閑著不是?咱就搞個女權運動吧。好了,你看,女人們剃了頭,扛著旗子就上街了。

女人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女人起義不可怕,就怕走進死胡同。

女權運動的中心在德國柏林。人家赤裸裸地喊出口號:一個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魚不需要自行車。

可是,可是,人類失去男性,世界將會怎樣?

不生孩子啦?

還是你想讓你兒子打一輩子光棍?

馬克思有一本名著,到今天還在無數次翻印,叫《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在這本書裏,馬總告訴你:人和人之間最自然的關係那是啥?那就是男女關係啊!

男人需要女人啊,沒有沃土怎播種。女人也需要男人啊,雨不灑花花不紅。

要是你媽不需要你爹,哪來的你?

再說點咱自己的事兒——你要是去雲南溜達,就會發現,摩梭女人至今還有走婚的傳統,於是楊二車娜姆才能一揮袖子“再見了您哪”,跟瑞典王子分道揚鑣,然後楊二女士溜溜達達又跑別的男人那串門兒去了。

福建、廣東還有一土傳統,叫“自梳”,自梳女有點像修女,不結婚,也可以找個女伴兒,倆女的清教徒似的過一輩子。

湖南那兒有一神神道道的文化,跟湘西裝神弄鬼的趕屍一樣曆史悠久,那就是“女書”。這女書,字字看來都是血,一碰上全智賢、李冰冰,就是《雪花秘扇》,就是幾千萬票房。

甭管是走婚還是自梳還是女書吧,大概都是些不要自行車的魚幹的好事兒。

現如今,女權運動好歹out了。不過時是不可能的。這玩意就像時尚,但凡一哄而上的都維持不了幾年。 像杭州這地方,人民剛開始知道有一種酒叫芝華士,一個星期,全城的芝華士就賣斷貨了。Sisley(希思黎)剛上市,萬元級的麵霜隻有幾套,一天之內就能被瘋狂的女粉絲預訂出二三十套。哪怕這東西的成本還不夠專櫃價的十分之一,哪怕號稱奢侈品的Sisley和六塊五一瓶的大寶雪花膏化學成分相差無幾。

這叫“杭兒風”。

但是你要看,再過幾年,誰要是還拿著iphone5、iphone6、iphone7滿大街自拍還非得追著給人看,估計潮男潮女們會舉著大磚頭大哥大拍死你!

既然時尚就是聚眾起哄,女人們不可一世的革命精神早晚會降溫,叫囂著“女權”的鬥士們也就該嫁人的嫁人,該生娃的生娃。你說你當初鬧個什麼勁兒!

當然,如今的男人婆們跟當初的女權主義者還是有本質不同的,她們其實都明白,自己還是需要男人的。《愛情連連看》舞台上的小莫,這個經常看起來像個小夥子一樣的姑娘,曾經大聲疾呼,“要是2012的預言真的實現,我會趕緊去結婚!”——你看,誰說魚不需要自行車?

關鍵問題是,怎麼靠自己身上的“男人氣”把男人聚攏到自己身邊,又讓他們對自己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