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段(1 / 3)

著希望能留住這員大將。

而且在三國時代還完全沒有後世教化出來的奴性,不是說當了別人的臣就是別人的奴,必須一輩子效力,否則即是不忠。

這裡的風氣要人性而單純得多——一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可以去投赴他認定的明主,主公和臣下的關係與其說是君臣,更像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但凡有本事的人,都會對能肯定他的本事,甚至倚重他的本事來完成大業的人抱有極大的好感,所謂知遇之恩,為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知己可以自己找,不滿意了一拍兩散都很正常。

所以就算是趙雲認定仁主,立馬改投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趙雲沉默片刻,目光投向前方黑色的曠野:「南下之時我領了白馬義從五百人來,先給主公領回去,我再告病回鄉兩年。」

聽到這句話,蕭若心裡暗暗欣喜——有戲。

趙雲想必已經看出來公孫瓚不是明主,有改投之心。

這般想著往附近看了兩眼……跟在他身後的五百名騎兵,一色白馬,行動迅捷,訓練有素,但是看夜間行軍的效率就能看出都是在沙場上訓練出來的精銳部隊。

公孫瓚在幽州並州一帶馳騁,靠的就是這支機動力靈活性超強的輕騎兵「控弦」。

白馬義從每與虜戰,追不虛發,數獲戎捷,令遼東一帶的胡虜聞風喪膽,相告雲「當避白馬」。

這支部隊最強盛的時候有萬餘人,連袁紹都曾主動放下`身段和公孫瓚求和。

但在界橋之戰之中,白馬義從被袁紹的先登死士殺得幾乎全軍覆沒……現在趙雲帶的,說不定就是唯一剩下來的五百人。

蕭若正在思忖怎麼讓他掉頭回彭城,忽然聽到耳邊傳來急促的一聲:「拿弓。」

她下意識抓住弓箭,抬起頭,隻見身前的趙雲已經勒住了馬,單手持轡,另一手中握緊了長槍,眼光朝前直直看去麵前是一片山丘,此時正有驚鳥撲騰。

視線一片沉黑,隻有火把的光隱隱跳動,卻照不見前路……

「前麵是什麼地方?」

「回將軍,往前再走幾十裏,就是鄄城,西涼大將徐榮駐地。」

聽到這個名字,蕭若渾身一顫,訝異地往前看去。

趙雲微微蹙眉,片刻之間已經做了決定:「繞道走。」

鄄城略有耳聞,似乎是曹操一麵的勢力,到山陽接公孫瓚是正事,現在不宜橫生枝節。

他正拉了馬韁,準備換方向,卻聽前麵一陣馬蹄聲響,如滿天疾雨,往這邊湧來。

蕭若下意識察覺到不對勁——

「將軍……」

趙雲麵色也是一變,一麵下令戒備,一麵拉馬退到一邊,示意給敵友莫測的這支軍隊讓道。

現在是山丘地區,行軍都會自動結成長蛇陣,如果這樣就兩軍對壘,那就是主將遭殃。

所以對方如果有戰意,肯定會在幾裏開外就停下來,重新結陣而戰。

但是對麵這支部隊明顯知道前方有人擋道,卻絲毫不停,看來隻是要過路而已。

按照常識分析完,蕭若也定了定神,抓住弓箭,拉馬轉到一邊維持後麵的秩序。

白馬義從紛紛掏出布條來綁在馬眼睛上,還在各自的馬耳朵裡塞了兩團布條,這是因為對方來的也是騎兵,未免眾多馬對沖,馬受驚,造成騷亂。

「你的呢?」

後方的軍隊已經穩定完,井然有序地讓開了道,蕭若鬆一口氣,打馬回來,正看到趙雲一改和顏,麵色嚴肅地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