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對略同約旨,大司馬曰:“智者乃爾暗同。卿明早將休文更來!”雲出,語約,約曰:“卿必待我!”雲許諾,而約先期入。大司馬命草具其事,約乃出懷中詔書並諸選置,大司馬初無所改。俄而雲自外來,至殿門,不得入,徘徊壽光閣外,但雲“咄咄!”約出,問曰:“何以見處!”約舉手向左,雲笑曰:“不乖所望。”有頃,大司馬召雲入,歎約才智縱橫,且曰:“我起兵於今三年矣,功臣諸將實有其勞,然成帝業者,卿二人也。”
大司馬蕭衍心裏有受禪登基的念頭,沈約稍微加以挑明,但是蕭衍沒有吭聲。有一天,沈約又向蕭衍進言:“如今與古代不同了,不可以期望人人都能保持著淳古之風,士大夫們無不攀龍附鳳,都希望能有尺寸之功勞。現在連小孩牧童都知道齊的國運已經終結了,明公您應當取而代之,而且天象預兆也非常顯著了。天意不可違抗,人心不可失去。假如天道安排如此,您雖然想要謙遜禮讓,而實際上也是辦不到的。”大司馬蕭衍這才吐露了一句:“我正在考慮這件事。”沈約又說道:“明公您剛開始在樊、沔興兵舉事,在那時是應該思考的,可是如今王業已經成功,還考慮什麼呢?如果不早點完成大業,若有一人提出異議,就會有損於您的威德。況且人非金石,事情難測,萬一您有個三長兩短,難道就僅僅把建安郡公這麼一個封爵留給子孫後代嗎?如果天子回到京城,公卿們各得其位,那麼君臣之間的名分已經定了,他們就不再會產生崐什麼異心了,於是君明於上,臣忠於下,那裏還會有人再同您一起作反賊呢?”大司馬對沈約所說的這些話深表同意。沈約出去之後,大司馬又叫範雲進去,告訴了他自己的心思,征求他的看法,範雲的回答與沈約所說的意思差不多,至此,大司馬才對範雲講道:“智者所見,不謀而合。您明天早晨帶著沈休文再來這裏。”範雲出來之後,把蕭衍的話告訴了沈約,沈約說:“您一定要等我呀!”範雲答應了。但是,第二天早晨,沈約提前去了,大司馬命令他起草關於受命登基的詔書,於是沈約從懷中取出已經寫好的詔書以及人事安排名單,大司馬看過之後,一點也沒有改動。不一會兒,範雲從外麵來了,到了殿口門,由於要等待沈約,不能一個人先進去,而等來等去不見沈約前來,隻好在壽光閣外徘徊,嘴中不停地發出“咄咄”表示奇怪的聲音。沈約出來了,範雲這才明白了原來沈約趕在自己之前已經進去了,就問他:“對我怎麼安排了?”沈約舉起手來向左一指,意思是安排範雲為尚書左仆射,範雲就笑了,說:“這才和我所希望的差不多。”過了一會兒,大司馬傳範雲進去,他當著範雲的麵讚歎了一番沈約如何才智縱橫,並且說道:“我起兵至今已經三年了,各位功臣將領確實出了不少力氣,但是成就帝業者,隻是你們兩人啊。”
甲寅,詔進大司馬位相國、總百揆、揚州牧,封十郡為梁公,備九錫之禮,置梁百司,去錄尚書之號,驃騎大將軍如故。二月,辛酉,梁公始受命。
甲寅(二十四日),宣德太後詔令大司馬蕭衍位進相國、總百揆、揚州牧,並封他十郡為梁公,加九錫之禮,在梁公國設置各種官員,免去錄尚書的稱號,但驃騎大將軍的稱號照樣不變。二月辛酉(初二),梁公蕭衍方才接受詔命。
齊湘東王寶晊,安陸昭王緬之子也,頗好文學。東昏侯死,寶晊望物情歸已,坐待法駕。既而王珍國等送首梁公,梁公以寶晊為太常,寶晊心不自安。壬戌,梁公稱寶晊謀反,並其弟江陵公寶覽、汝南公寶宏皆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