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庚戌(二十三日),北魏孝莊帝賜封爾朱榮的兒子爾朱義羅為梁郡王。
[12]柔然頭兵可汗數入貢於魏,魏詔頭兵讚拜不名,上書不稱臣。
[12]柔然國頭兵可汗多次向北魏上貢,於是北魏孝莊帝詔令準許頭兵可汗參拜時不稱名,向皇帝上書可以不稱臣。
[13]魏汝南王悅及東道行台臨淮王聞河陰之亂,皆來奔。先是,魏人降者皆稱魏官為偽,表啟獨稱魏臨淮王;上亦體其雅素,不之責。魏北海王顥將之相州,至汲郡,聞葛榮南侵及爾朱榮縱暴,陰為自安之計,盤桓不進;以其舅殷州刺史範遵行相州事,代前刺史李神守鄴。行台甄密知顥有異誌,相帥廢遵,複推李神攝州事,遣兵迎顥,且察其變。顥聞之,帥左右來奔。密,琛之從父弟也。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荊州刺史李誌皆舉州來降。
[13]北魏汝南王元悅和東道行台、臨淮王元聽說了河陰之亂後,都來投奔梁朝。過去,北魏投降梁朝的人都稱自己在北魏的官職為偽官,隻有元在向梁武帝上表時卻仍自稱是北魏臨淮王;梁武帝也很讚賞他的儒雅風度,並未加以責難。北魏北海王元顥前往相州上任,行至汲郡時,聽說了葛榮大肆南犯和爾朱榮殘暴殺戮文武百官之事,於是便暗中做好了安全方麵的考慮,故意在路上拖延推遲;又讓他的舅舅殷州刺史範遵兼管相州的政事,並代替原來的相州刺史李神守衛鄴城。行台甄密知道元顥另有他謀,便聯合他人廢掉了範遵,仍推舉李神管理相州的事務,並派兵迎接元顥,同時觀察元顥的變化。元顥聽崐說了之後,便率領部下前來投奔梁朝。甄密是甄琛的堂弟。北魏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荊州刺史李誌都率全州人馬投降了梁朝。
[14]五月,丁巳朔,魏加爾朱榮北道大行台。以尚書右仆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光祿勳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後聞。欣,羽之子也。
[14]五月丁巳朔(初一),北魏朝廷加封爾朱榮為北道大行台。任命尚書右仆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又讓光祿勳元欣做他的副手,巡視地方,凡賞罰升降之事,可全權處理,先斬後奏。元欣是元羽的兒子。
[15]爾朱榮入見魏主於明光殿,重謝河橋之事,誓言無複貳心。帝自起止之,因複為榮誓,言無疑心。榮喜,因求酒飲之,熟醉;帝欲誅之,左右苦諫,乃止,即以床向中常侍省。榮夜半方寤,遂達旦不眠,自此不複禁中宿矣。
[15]爾朱榮進到明光殿參見北魏孝莊帝,為在河橋殘殺百官之事深深地向皇帝謝罪,發誓決不會對朝廷有二心,孝莊帝起身親自阻止了爾朱榮,同時也對爾朱榮發誓說決不會對他有疑心。爾朱榮非常高興,便要來酒喝,結果喝得爛醉如泥。孝莊帝想趁機殺了他,左右大臣苦苦勸諫,這才作罷,便讓人用床輦將爾朱榮抬到了中常侍省。爾朱榮半夜才清醒過來,於是直到天亮也沒有合上眼,從此以後爾朱榮再也不敢在宮城中留宿了。
榮女先為肅宗嬪,榮欲敬宗立以為後,帝疑未決,黃門侍郎祖瑩曰:“昔文公在秦,懷嬴入侍;事有反經合義,陛下獨何疑焉!”帝遂從之,榮意甚悅。
爾朱榮的女兒過去是孝明帝的妃子,爾朱榮想讓孝莊帝立她為皇後,孝莊帝猶疑不決。黃門侍郎祖瑩勸皇帝說:“從前晉文公在秦國避難的時候,弟媳懷嬴就侍候了他;有時會有違背經典但卻合乎道理的事情,陛下您何必疑慮呢!”於是孝莊帝采納了祖瑩的建議,爾朱榮心中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