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義真公(1 / 2)

話表洛陽朝局,靈帝生母董氏見何家獨大於朝堂,心生記恨,欲除之。

時董氏降詔,封皇子協為陳留王,攜驃騎將軍董重,夥同中官一黨,意在廢帝立新。

何氏進言勸阻董氏,董氏反以屠戶之女相辱,遂何太後告知大將軍,大將軍怒,攜三公呈奏君上,稟明太皇太後曾驅使宦官一黨大肆暴斂民財,且意指董氏為藩後,需遣返河間國養居。

繼,大將軍何遂高又率兵圍驃騎將軍府,董重心懼,自縊於內堂,董氏一黨即沒,太皇太後也因此抑鬱而終。

事發後,中官與外戚矛盾愈發尖銳,何進多次想率兵誅滅張讓一眾,皆被何氏與何苗阻攔,加之何苗收攏了董重曲部,遂何進心生外調兵馬入京勤王之意。

再表涼州戰局,去歲王國,韓遂圍陳倉,多日攻取未果,部眾疲敝,左將軍皇甫嵩欲率兵痛擊,卻被董卓阻攔,董卓認為需以逸待勞,不可強擊圍獸,以免適得其反。

皇甫嵩則以敵軍士氣潰散為由反駁,遂獨自率兵出擊,命董卓殿後側援。

即左將軍大破王國等亂賊,連戰連捷,讓董卓即羞又憤,心生記恨。

之後,王國病逝,韓遂又劫持閻忠為首,閻忠憤慨而卒,韓遂眾人群龍無首,繼而相互殘殺,沒於雍涼。

新帝立朝,當賞其功,再拔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封都鄉侯,領冀州牧,駐守京兆尹。

擢董卓為並州牧,令其交還兵權即日赴任,董卓不從,以部下挽留為由拒絕。

隴西郡天水城外,列東西二營,東營為皇甫嵩所部,有司隸精兵三萬。西營乃董卓所部,有涼州驍騎三萬。

東營之中,兵員收拾輜重,內外急走忙,中軍帳前見一人,此人著讚白盔甲,新拔天水校尉,正是當年土垠城街鬥太史慈的孔顯孔立名。

孔顯於王國亂賊之戰揚名,孤身力挑韓遂六將,以重傷之軀逐殺二十餘人,當得皇甫嵩帳下第一猛將。

就這樣一位身中三箭麵不改色的人物,竟因洛陽一份喪報哭了足足五日,哀嚎之聲徹夜不斷,景桓侯這個榮稱無人敢在他的麵前提及。

“老師,顯來了。”孔顯於帳外高喝。

“進來吧。”

皇甫嵩收拾桌上竹卷後,抬頭看向孔顯,自那日接到張安書信,他便將孔顯留在營中,孔顯也未讓他失望,平時兵法行軍策請教的殷勤,戰時也作勇猛無畏,隻歎:幸得此徒。

“唉!近日可平複些。”皇甫嵩關心徒兒心情道。

“讓老師擔憂了,顯報不了仲定先生厚恩,但可承其誌,為國戍邊。”孔顯追思片刻後,又道:“老師,陛下拜董卓為並州牧,他為何遲遲不赴任?”

“哼!此人在涼州經營多年,讓他拋棄悍戰之卒,他豈能甘心。”皇甫嵩今日的態度與昨日不同,開始指責董卓的藏汙納垢之心。

“老師,為何有如此轉變?”孔顯記得皇甫酈曾建言老師,指出董卓抗命不遵,心懷不軌,讓老師興兵討伐。老師明明拒絕了此策,今時為何態度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