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者,喜歡將名士類比,譬如穎川四長,黃巾三傑等。而荀彧列榜的為景桓四郎、招賢四子。
景桓四郎最先出自於太學生之口,後廣傳洛陽及司隸,分別為景桓侯張安、上軍校尉崔琰、諫議大夫荀彧和中軍校尉張合。
張安已故,自不多說,崔琰,張合領西園軍,勢力鼎盛之時可節製大將軍何進。至於荀彧因輔助靈帝施行度田令被世人所知,這三人爵位雖不比呂布,卻可左右景桓黨人,且洛陽丈田那數月,荀彧掌令四方,驅兵強硬,時人稱讚有黨魁之姿。
今日朝堂之上,荀彧之言失了風采,似有依附董卓之意,引得崔,張二人不滿。
“丞相繆讚,彧還有諸多不足之處,不可高稱。”荀彧持禮回敬董卓,恭順之態演變助紂為虐。
“文若不必自謙,本相就看你有才,你且說說遷都之策。”董卓不管荀彧真心與否,隻要支持他遷都,一切好商量。
“丞相若要遷都,必先遣人去長安經營修繕,不知丞相可有人選?”荀彧出言做問。
董卓沉吟了片刻,抬頭環視朝臣,目光最終落在老臣王允身上,王允自洛陽伊始便擁護董卓,深得董卓信任:“子師先生,此事怕要讓汝走一遭。”
“願聽丞相吩咐。”王允老道,心智堅定,雖假意擁賊,實則多與楊彪,黃琬等人暗地聯係,意在除賊為漢,可謂氣節人物。
“文若以為如何?”董卓在朝隻懼手握兵權的景桓黨人,董卓敢明殺一百個士族,卻不敢暗劫一位心灰離朝的景桓賢才。
“子師先生牧方有道,可任此職,但朝廷西遷,統禦顯弱,非世族一家可撐起人才中樞,彧以為還需一位寒門領袖,如此方可引貴賤才子入長安。”王允出於太原官宦世家,可謂最正統的士族人物,但荀彧恪記景桓侯選材策,欲再推一位平民人物。
董卓微微點頭道:“本相知一人,此人姓陳名道,字為公,可為子師先生副手,季珪你看此人如何?”
崔琰沒想到董卓會與他問答,遂快步上前:“陳道此人,琰略有耳聞,以討食為生,惡名昭著,非良選也。”
“哈哈哈!對對對!季珪所言甚是,此獠挨戶討食,著實可惡,非天理可容也,願道人行街,天雷擊之,祝道人入院,業火焚之。”董卓朗聲大笑,口中惡毒詛咒,這道人每天吃他的,喝他的,還時時想著和他作對,現在聽見崔琰罵他,董卓喜笑難抑。
“咳咳咳!”荀彧暗咳三聲,不敢明言。
崔琰則有些不明所以,又道:“隻是討食而已,不必天誅地滅吧。”
朝臣也不知董卓為何如此憎恨陳道人,故而不敢迎言奉承。
“董相,道人的確難堪此任,彧以為河南尹朱公可當此職。”荀彧引話入正題,朱儁寒門出身,功勳卓著,可為平民表率。
“右車騎將軍的確不錯,隻是為人過於頑固,本相怕他不願入長安。”董卓當年為將,把這幾個老對手摸得通透,故知朱儁為人。
“天子事,臣豈有不從道理?彧可薦一人去勸服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