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終見長安(1 / 2)

初平二年,帝大赦天下。

去歲末,牛輔於河陽津大破王匡,關東諸兵攻勢顯頹,加之酸棗兵甲糧草告急,似有撤軍之意。

且說洛陽遷民,董卓攜漢帝入長安已有月餘,而百萬民眾仍在遷居途中,荀彧為保百姓周全,每日行程不過三十裏,有時因天候阻攔更緩之。

四月路遙,耗資巨大,遷行百姓糧草告罄,幸有太仆朱儁從右扶風征糧數十萬石,欲送往荀彧處。

董卓見糧喜笑顏開,略施小計克扣糧草,朱儁為不誤民以死明誌,逼迫董卓放糧。

董卓自是不從,右扶風太守馬騰驅上百騎赴長安,繞城而行,朗聲大喝:“丞相勿忘,馬騰乃反賊出身,一朝不喜,萬軍出茂陵!”

董卓聽的心驚,涼騎大部都在司隸前沿防守關東諸賊,若馬騰背襲,長安難以防守,遂董卓隻能放糧,且出使安撫馬騰,賜爵槐裏侯,拜為征西將軍。

繼,朱儁親自壓糧趕赴荀彧行軍帳,路遇百姓嚴陣以行,周遭兵甲護衛,時見百姓談笑,朱公偉點頭稱讚道:“荀文若遷民,百姓無損,可載史冊。”

行軍帳中,荀彧與陳道分列兩席,朱儁居上位。

“仲定,文若,老夫幸不辱命,糧草車馬已至軍前。”朱儁頭係裹布,布上仍有血跡,是當日撞柱留下的那份剛直漢心。

“有朱公相助,我等無憂矣。”陳道那日通過衛覬之手與朱儁暗通書信,朱儁才願赴長安打點遷都之事,今朝又為糧草與董卓反目,可歎漢之老將軍。

“公偉先生,長安民生如何?”荀彧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洛陽百萬民如何在長安定居。

“凋敝破敗,城牆多有損壞,宮殿盡數坍塌,要像經營至洛陽模樣,需十載光陰。”朱儁據實以告。

“帝留洛陽也無益,死了一個董卓,還有第二個。如今當務之急是穩住三輔地,據關險吞涼州,以平關內諸郡。”陳道以為到了此步就不該操之過急,平雍,涼地,占住二州實心地盤,才有中興之望。

“仲定此言差矣,天下萬方皆是漢土,哪有吞自家土地的道理?”朱儁不悅道。

“對,朱公說的對,是撫順涼州,使民歸心。”陳道搖頭一笑,不願與老將軍爭辯。

“朱公,時年初,帝赦天下,應招才納賢,望朱公與三公商議,開三府征辟,廣聚天下賢才。”荀彧知遷都長安,洛陽官員外逃者居多,朝堂凋敝,實非良象。

“董卓把持朝政,隻怕賢才不願入長安。”朱儁提起董卓恨得咬牙切齒,此賊禍國殃民日久矣。

“朱公隻管征辟,至於董卓自有人送他一程。”朝堂上不止景桓黨人對董卓恨之入骨,有心者早已付諸行動,陳道隻需坐享其成。

“好,老夫回朝便著手此事。二位且在遷民之事上多用心吧,務必保證百姓安危,老夫告辭。”朱儁起身,急走出帳,可見風火性格。

二人送朱儁出帳,直至其上馬。

“這些忠於漢室一生的老將很難轉變觀念,文若要多擔待呀!”陳道迎風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