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刺史府。
“孫郎還是個忠厚人啊!”
內院房中門窗緊閉,後將軍袁術獨坐案前,手中把玩著一塊玉石,此玉正是大漢的傳國玉璽。
昔年董卓火燒洛陽,傳國璽遺失荒井,後孫堅入洛陽得了此寶,孫堅亡,璽傳孫策,孫策又以一千兵馬,返回江東作價送於了袁術。
袁術初得璽,日夜難眠,心中似有竊國之喜,仿佛天下盡歸己所有,但時而又做惆悵,感歎自己為何不姓劉。
“當當當!”
“明公可在?”
突兀傳來的敲門聲讓袁術大驚失措,手忙腳亂將傳國玉璽塞入箱中,正襟危坐道:“何事?”
閻象推門而入,陳奏軍情:“回明公,徐州牧劉備已收複琅邪,東海二郡,駐兵淮陰,似對廣陵郡有所企圖。”
袁術的地盤混雜數州,實控豫州汝南大部城池,沛國南部諸地,徐州下邳,廣陵南部諸城以及揚州北部諸郡,且名義上他還兼領著徐州伯。雖然看起來零散,但他所掌控的人口是長安朝廷的數倍,依舊有頂級諸侯的底蘊。
“什麼!織席販履之徒焉敢如此囂張!”
袁術拍案怒罵,四世三公出身的他自然看不起這位落魄的劉氏宗親,當初劉備立足徐州的消息傳入壽春,袁術當著眾文武的麵說不知劉備,甚至問眾人劉備是何人之友之類的羞辱話語:“令橋蕤統兵三萬,給本將攻破下邳城!本將倒要看看這燕地來的小兒長甚模樣。”
“是,明公。”
翌日,袁術兵發下邳國,欲滅劉徐州……
話回劉備。
時劉備新立,臧霸便領著徐州一眾武將返回琅邪國開陽城駐守,自擁兵二萬餘,既不舉旗反劉,也不聽劉備調令。
下邳,刺史府。
劉備居高台,下列武將關羽,張飛等員,文臣陳珪,陳登,陳群等士。
“諸位,備入徐州日夜不敢懈怠,今琅邪,東海雖定,但下邳,廣陵仍有多城被袁術侵占,諸位可有取地良策?”
“主公,末將願領兵奪回徐州諸城。”張飛起身率先請命,徐州謀士皆低頭不言。
“翼德退下,長文,你可有良策?”劉備驅退張飛,轉問陳群。
“群以為戰不可取,需與後將軍修書言和,哪怕暫讓下邳,廣陵諸地也未嚐不可?”
陳群是劉備征召的豫州別駕,在小沛時曾極力勸阻劉備入主徐州,與他分析利弊局勢,但劉備並未聽從,還是執意做了徐州牧,這讓陳群頗為心灰意冷。
“陳群!爾敢在此胡言亂語?我軍已駐守淮陰,雙方戰事一觸即發,如何做修和事宜?”張飛話語雖直,但理由充分,即便現在劉備撤兵,袁術也不會善罷甘休。
“翼德,不得無禮!”
劉備怒目直視張飛,張飛無奈退回席位。其實劉備也知道徐州絕非上佳選擇,但錯過這次機會他又不知要等多少年,哪怕兵敗他也無悔。
“玄德公,徐州乃四戰之地,北有袁紹、公孫瓚,南居袁術、劉繇,西臨呂布、曹操、郭貢。此間形勢不宜動兵,一旦玄德公離開下邳,恐受呂布後襲。”這些話陳群已經在小沛時都同劉備講過,他也沒有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