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神勇四健將(1 / 2)

九月初五,並州都督屠匈奴蘭野部,血染汾水河穀,隻賈逵在永安下遊打撈的屍體便有九百餘具。

三日後,趙雲、華雄領軍入永安城,潼關營合兵河東邊界。

時見府堂中。

“明公,汾水河穀一役我軍傷亡九百餘卒,共斬胡騎六千……”徐晃將各家明細一一稟報。

“除了這三千多匹戰馬,其餘的全數交給賈逵。本將動兵的消息想必呼廚泉已知,你們認為他敢與本將重軍對壘嗎?”陳道這次打了個出其不意,撅折了呼廚泉一指,雙方態度瞬變險惡。

“明公,末將以為呼廚泉必定會惱羞成怒,不過他既在河穀吃了敗仗,想必不會二出汾水,末將諫請明公移兵蒲子城。”

呼廚泉汾水奇襲之策已破,且汾水上遊在上黨郡內,歸屬高幹所轄,此次高幹必有所警覺,不會再放呼廚泉過境,故而徐晃認為呼廚泉二進河東,定走蒲子城。

“爾等以為如何?”陳道未應徐晃,再問其他人。

“東中郎將言之有理。”眾將齊答。

陳道微微點頭:“由此可見,袁紹對並州的轄控是何其薄弱,不過本都督不打算駐兵蒲子城,就在永安一地按兵不動。”

“敢問明公何意?”趙雲皺眉一問。

“等!等匈奴分兵。不過在此之前,我等還需添一把火。子健!”

“末將在。”

“去幫本都督辦一件趣事。”……

話回馮翊郡。

九月初一,李儒出長安,走馮翊衙縣。時衙縣已集結北中郎將營與司隸營,合計兩萬八千餘卒。

初七,衙縣府堂。

“儒拜見將軍。”

長安朝廷這些年籠絡了不少內政人才,但兵略上仍是三把刀,李儒便是這誅心之刃。

“李尚書無需多禮,都督既拜尚書為軍師,那尚書之策本將會慎重思慮。”張合示意李儒落座,繼道:“本將得都督之令,伐取上郡諸城。不知李尚書有何良策?”

“上郡今轄十縣,以膚施城為治所,最穩妥的方法是出漆垣,入雕陰,橫推定陽,北上高奴,直破膚施。”李儒諫言了最常規的策略。

張合目生不屑,這種逐城推進方法還需諫言嗎:“李尚書,去歲本將平羌亂,直破定陽城,盡殺定陽周遭匈奴部落,不如我等先入此城,也可與河東北屈城呼應。”

“策可行,漆垣、雕陰二縣並無匈奴大部落,隻需派一隊人馬取之。”李儒並未反駁,但還是建議張合解除後顧之憂。

張合環視了一眼帳中諸將,目光定在大腹便便的國丈董承身上:“董子奉何在?”

董承聞言,快步出列,單膝跪地:“末將在!”

當初北中郎將營調入馮翊郡,董承的六千人馬也編入其列,這六千人馬的戰力可稱奇葩,據悉至少混雜:董府外逃的飛熊軍、郿塢遣散的涼騎、未央宮的虎賁儀仗隊、從司馬防處抽調的陵園守衛、原長安城北都尉的巡街卒、洛陽遷民初期的鄉勇等數十處殘兵,甚至還有幾十位買來的家仆以及京畿地區無戶籍的獵人山民。

“本將命你入漆垣、雕陰二縣,逐滅匈奴部落,奪取此間城池。”張合從一開始就反對董承部並入北中郎將營,他認為這支人馬會拉低整個軍隊的戰力,這次正好分兵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