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李儒赴朔方(1 / 2)

話回上郡龜茲城。

時卜丹領休屠王庭兵馬伐龜茲,董承先鋒營連連失利,眼看就要丟了城樓。

值此時,張繡領五千北中郎將營騎甲趕至,從側翼突擊卜丹部。

由於卜丹軍長時間攻城未果,士氣本處低迷,加之張雄鴛忽然殺岀,致使休屠王庭部陷入混亂狀態。

卜丹聞之,立即親率騎甲與張繡交戰,但北中郎將營的戰力遠勝董承部,幾番交手後,卜丹才知軍情有誤。

繼,卜丹大敗,領著四千餘匈奴騎逃往白土城。張繡追至白土與卜丹複戰。

雙方交手不及半個時辰,卜丹又敗,轉逃朔方郡大城縣。而張繡也放棄了追擊,向東攻取上郡楨林城。

自此朝廷占領上郡所有城池,屯駐重兵於楨林城,伺機殺入美稷王庭,且朝廷對休屠的攻勢遠遠還沒有結束,就在卜丹領兩千餘殘兵入大城縣時,漢家使臣已抵達了朔方城。

朔方郡始於漢武,沒於順帝,永和五年,南匈奴句龍王吾斯、車紐等人叛逃,攻殺朔方太守,連下臨戎諸城,朔方郡各城荒廢,淪為南匈奴的牧場轄區。

朔方城,依河水而建,臨近五原郡,是休屠胡七大部落會唔之所,今日沿城多見匈奴騎甲奔行,各家旗幟林立,中央大帳外列數百刀斧手,陣仗頗大。

見帳內,休屠胡七位萬騎長依次落座,帳中位置立一廋弱漢人,持八尺竹節,上掛三重旄。

“帳下所站何人?”居首老狼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話,此人正是句龍王吾斯之孫牛寶利。

“漢家使臣,李儒。”李儒自卜丹回防伊始便起程前往朔方郡,前後路途達月餘。

“所來何事?”

牛寶利三日已經接到卜丹敗逃大城縣的軍報,故而召集各部會盟議事,恰逢漢家來使。

“奉陳都督之命,特來勸說諸位首領降朝歸漢。”李儒微微躬身道。

“哼!漢人戮我同族,殺我兄弟,奸淫擄掠無惡不作,還妄想我等歸降?”牛寶利渾濁的老目迅速瞪圓,態度強勢。

“首領何出此言?儒以誠而來,以禮相敬,漢家之師以德化為先,怎會行此粗鄙之舉?”李儒矢口否認,笑容盈盈。

“不是漢人所為,難道是我兄弟部落自相殘殺嗎?卜沁、卜如海之部落世居奢延澤、膚施一帶,今被迫遷入朔方之地,你又作何解釋?”牛寶利將兩大部落的損失一一細說,責問李儒。

“首領用世居二字恐怕不妥,並州自古是漢家疆域,昔年呼韓邪單於誠心歸附我朝,我朝聖主見南匈奴流離失所,才秉仁義之心收容首領先祖,給予爾等繁衍生息之所,廣傳教化以顯上邦之誼,匈奴居並州不過百餘年,而漢人立此土遠超千載,到底是何人世居呢?”李儒向前踏了兩步,繼道:“爾等口中的殺伐之舉並非漢家始創,匈奴自附漢以來,累年叛亂,殺我漢家手足,奸淫我漢家婦女,甚至以我漢人為食。

爾等千百次周而往複掠地屠城,我漢人隻得拭去淚水,重建邦城,此間怨言又與何人說?

今爾等隻受了一次些許挫折便怨聲載道,是否過於小兒了?”

三皇五帝,夏商西周,一脈綿延,始稱華夏。以農立國興禮儀之邦,古今長河容千百種族,記得他人一分好,便還他人百倍恩,泱泱大國何曾吝嗇德化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