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丹水役(1 / 2)

張遼擅使鉤鐮刀,亦精通月牙戟,嫻熟馬弓,在長安朝堂中太尉劉虞常將其與北境張合並列。

“張將軍既為武關守將,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荊州,我主景升公本是皇室宗親,受命於天子牧方,陳留王何敢悖逆大宗?”李嚴拱手向東北,言辭鑿鑿。

張遼聞言立戟於沙場:“大宗之爭,非我等臣子可辯,我家陛下也無意和景升公為敵,本將此番入境隻為剿賊,去歲韓、揚二寇擄掠十萬弘農百姓入南陽,陛下仁善愛民,不願百姓流離失所,故而特派本將前來滅賊救民,還望荊州牧借道通行,以免雙軍誤傷。”

張遼亦拱手向西北,聲宏膽足,理直氣壯。

“哈哈哈,此事簡單,張將軍不必過境,待我主平賊,定會如數奉還十萬百姓。”

“弘農賊寇無需勞動景升公,還望將軍速速借道,不然我軍就要強行過境。”張遼高抬長戟,武關卒呐喊助威,聲壓城池。

“哼,張將軍並非平賊,意在取城吧!若武關營膽敢踏入丹水城一步,我軍定斬不饒。”李嚴率先翻臉,做得寸土不讓。

“劉荊州執意維護賊寇,那本將隻好踏平丹水城!城上敵將可敢與我軍一戰!”張遼欲先校將,銼其銳氣。

李嚴抬手一揮:“有何不敢?哪位將軍願出城迎敵?”

值此刻,城樓處出列一魁梧將軍,單膝跪於李嚴身後:“末將請願出戰。”

呂常,字伯旌,南陽博望人氏,去歲初從劉表,以勇武見長,時任軍中騎都尉。

“呂將軍且去斬敵。”

繼,城前吊橋緩緩落下,五百餘騎甲快速列陣於城前沙場,時聞城上戰鼓雷鳴,旌旗晃動。

“踏踏踏!”

呂伯旌縱馬向前,提矛指向武關營諸將:“何人敢與本將一戰!”

“本將來會會你!”

涼將孔信架槍衝向呂常,呂常同時與之對衝,雙方錯馬於橋前二百步處。

“鏘!”

孔信手中長槍劃過呂常左肩甲,呂常側頭的同時,擺矛擊打在孔信的腰間。

孔信吃痛,調轉馬頭,架槍刺向呂常的胸膛,呂常手疾眼快,雙手持矛杆架起孔信的槍杆。

“嘿!”

呂常猛然使力,彈開孔信長槍,借此空當,呂常一矛刺穿了孔信的腹部,孔信栽倒於地,呂常順勢再補一矛,結果了孔信。

“咚咚咚!”

城頭二通鼓,丹水甲士紛紛為呂常叫彩。

張遼眉目微微一皺,這孔信也算是軍中良將,不到三合便受呂常斬於馬下,可歎呂常神勇。

“將軍,末將願與之一戰。”

一騎快馬馳過張遼身側,出陣者乃武關營騎都尉趙衢。

趙衢,字達途,涼州漢陽人氏,性格穩健,驍勇善戰,是當年枹罕之圍活下來的五人之一。

枹罕五勇分別指的是:司隸校尉陳道、西中郎將孔顯、南中郎將張遼、隴西太守趙昂,以及騎都尉趙衢。

趙衢在武關營的地位十分特殊,雖說職位亞於梁興,但軍中聲望僅次於張遼,畢竟趙達途是雍帝案前混的耳熟的人物。

“來將通名,本將不斬無名之輩!”趙衢與呂常立馬不過五十步,手中緊握長刀,態度嚴謹,從屍山中活下來的人不會小瞧任何一個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