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孫策死後亂局(1 / 3)

話表徐州。

曹操集結十五萬大軍兵分兩路攻打袁耀。一者以曹仁為將,出沛縣,攻彭城;二者以曹洪為將,出蘄縣,攻壽春。

四月初,曹仁大破橋甤、張勳於留縣,二者帶著八千餘殘兵逃回彭城,堅守待援。

四月中,曹仁圍彭城,攻三日城破,橋、張二人被樂進、朱靈所殺,彭城國盡入曹操之手。

此消息同時傳入袁紹耳中,袁紹立即派遣琅邪駐守的文醜、韓猛二將兵發東海郡。

四月末,文醜奪剡縣,韓猛占朐縣,樂就的五千殘兵被迫渡海,暫居鬱洲休整,東海郡大部落入袁紹囊中。

下邳城,刺史府。

“報!東海郡告急,樂就敗逃鬱洲。”一快馬衝入堂中。

袁耀一臉慘淡擺手驅退快馬,他的好叔父也動手了,這徹底絕斷袁耀降冀州之心。

“明公,曹操與袁紹同步用兵,此勢非我軍可擋,需盡早聯結同盟。”閻象起身諫言。

“孫策新亡,江東動蕩不安,孫權自顧不暇,劉基窺視在側,又有何人能幫徐州?”人算不如天算,孫策一死,江東局麵瞬改,袁耀即便投了孫權,孫權也給不上一分助力。

“豫章劉基近年來招兵買馬,底蘊雄厚,可為徐州盟友。”淮南之地隻有三方勢力,孫權無望,隻能靠劉基了。

“劉敬輿和本將以及孫討虜皆有世仇,他豈會相助本將?”當年袁術和孫策聯手奪了劉繇的揚州,劉基對兩家恨之入骨,袁耀實在想不到理由去求劉基。

“以九江郡作資,定可讓劉基動心。”閻象想讓袁耀把九江富庶地讓給劉基,用劉基的兵馬來對抗曹洪,這樣一來九江紀靈,楊奉等部便可回防下邳。

“這也是無可奈何之法,隻有讓劉基牽製住曹洪,明公才有可能守住下邳、廣陵。”袁胤也認同閻象之見,四麵皆守的結果就是一地難存。

“罷了,讓紀靈派使去皖縣,請揚州牧出兵相助。”袁耀不需要劉基同心,隻要他出兵九江,便已經在這場戰事之中了……

話回九江。

時曹洪領九萬大軍圍壽春,紀靈、楊奉率五萬餘甲士固守,雙方在此城會戰半月,皆傷亡慘重。

遂,於禁諫言曹洪退下蔡休整,恰逢曹軍糧草告罄,曹洪無奈之下隻得退兵稍緩,等待軍糧。

曹洪撤兵同日,紀靈派使入皖縣,拜會劉基。

府堂中,十六年紀的劉基端坐高台,左右首位為豫章太守華歆、廬江太守諸葛玄,其餘者為諸葛瑾、諸葛亮、步騭、嚴畯、李術、陳蘭、雷緒、梅乾等眾。

“後將軍派你來此,有何要事?”劉基近日心情頗佳,孫策一死對他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他現在整日盤算著如何侵吞孫權的地盤。

“劉揚州容稟,今曹操、袁紹二人興無名之師犯我主疆界,我主欲尋有識之士共結同盟,望劉揚州摒棄前嫌,與我主同仇敵愾,淮南之地唇亡齒寒,不可拱手讓予曹袁。”使臣拱手道。

“後將軍之意基自明白,但基兵少將寡無力援助,請後將軍另尋他人吧。”劉基與袁耀戰事方休,亦無心插足徐州招惹強敵,故而態度決然。

“我主知劉揚州為難,故願讓出九江郡以資劉揚州行軍之便。”

使臣此言一出,劉基眾臣神情微驚,九江郡是揚州富饒所在,袁耀能讓出此郡,可想而知徐州戰事之慘烈。

“此事本使君需做思考,容明日再給你答複。”劉基喚人招待袁耀使臣,使臣即退廳堂。

半刻後,劉基再次開口:“諸位,袁耀已至窘迫之境,我等是否要拉他一把?”

“明公,揚州局麵新生轉機,我等不可屯兵與曹操死戰。”

嚴畯,字曼才,徐州彭城人氏,少時好學,精通詩書,為人忠厚,以誠立本。他與步騭、諸葛瑾相交甚篤,此番入廬江,也是受諸葛瑾所邀:“明公,孫策一死,孫權少寡,近日丹陽都督媯覽攜郡丞戴員謀殺太守吳景,丹陽已成無主之地。且廬陵太守孫輔也有異動之心,明公應積極聯合此人共謀孫權,而非與曹操累結死仇。”